首页 > > 33

港應助國家經濟釋潛

2015-02-13
来源:香港商報

  殷翔

  中國CPI創5年新低,加上其他經濟數據的遜色表現,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沉重,已進入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周期。若未能成功轉型重獲發展動力,恐陷長期低迷。中央政府正厲行市場機制規範化的深層次改革,希望釋放蘊藏已久的巨大市場潛力,促使中國經濟航母繼續破浪前行。香港擁有成熟先進的規範市場機制,正應積極參與國家經濟轉型,協助國家強盛,自身方能做大做強。

  下行壓力沉重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同比漲幅創出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國內CPI增速已經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PPI(生產價格指數)更是連續多年負增長,GDP的增長率也在持續放緩,表明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特別是PPI增速始終沒有轉正,是經濟趨收縮的典型信號。

  為防止經濟持續下行,實施寬鬆幣策、貶值貨幣是目前國際慣用方式。美國之前的量化寬鬆幣策引發全球貨幣戰,目前歐元區的量化寬鬆勢揭第二輪波及全球的貨幣戰。寬鬆幣策固然能為提振經濟爭取時間和空間,然而寬鬆幣策是柄危險雙刃劍,使用不當會令「急症」變為難以治療的「沉疴」。貨幣貶值本質是轉移國民財富降低國民整體消費能力,若不能及時去槓桿恢復幣值,將由根本削弱經濟復蘇動力。中國已為此付出代價,2009年中國全年CPI負增長,在欠長遠考量的刺激經濟政策下,2010年CPI漲幅迅速回升,並且月度最高同比漲幅達到7%以上,衍生的系列不良影響持續至今。

  中央政府目前頂住壓力,堅持穩健幣策,致力提升國民消費力,着眼於經濟體制本身的改革以釋放市場潛力,顯為明智之舉。正厲行的深層次改革引入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大幅減政放權,政府角色積極由「審批者」向「監察者」轉變,令市場進入門檻大為降低,市場動力得以迅速提升。致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厲行反腐令市場「公平、公正」的自由交易重要原則得到維護,巨額隱性交易成本逐漸消除,商品流通門檻逐漸降低。若能貫徹強有力的小微企扶持政策,國企改革以國家持股、國民集資的方式,向市場機制成功併軌、市場化運行,則國家資源得以持續下沉共渡時艱。以中國13億人口、逾10萬億美元的龐大經濟規模,所釋放的巨大市場潛力,足以為中國經濟航母再添強力動力,向優質航道成功轉向。

  兩地休戚與共

  本港一直是國家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港資是內地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3年底,在中國內地獲批准的外資項目中,44.3%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6646億美元,佔全國的47.7%。而中國內地亦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截至2013年底,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以市值計算達4280億美元,佔所有來源地的31.9%,佔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近60%。因此香港和內地經濟實休戚與共,積極參與內地改革不僅助益國家,更是確保本港繁榮的要務。

  本港各界應積極參與內地改革當中,將本港優秀市場機制、監察機制引入內地,加速內地市場機制的現代化、規範化,加快、加強市場潛力的釋放,也是拓寬港企商機的重要舉措。港企亦須準確把握內地市場釋潛的國家脈搏,以「質量革命」積極向中、高端製造業轉型。港企以往憑藉內地人口紅利和低廉土地成本,迅速擴容低端製造業的方式已無法延續,低端製造業引發嚴重的整體污染問題亦已不容忽視。人力成本迅速上漲雖造成營商壓力,然而國民消費力的逐漸提升更是營商的重大利好,為中、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帶來優異發展前景。爭取市場份額取決於前瞻性經營目光,港企應重視內地經濟被遜色數據掩藏的歷史性機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