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創新工場李開複:闊別17個月 生病是禮物

2015-02-1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劉佳

  暫別創新工場17個月後,“靈魂人物”李開複回來了。

  “台灣最聰明的人去做醫生;新加坡最聰明的人去做政府職員;大陸最聰明的人,一些當官,一些來創業。”2月13日,趕在春節前,一身黑色西裝的李開複現身在創新工場鼎好辦公室,在一場對員工的演講中,如此說道。

  他的行程依舊排得滿滿當當—2月12日回到北京,13日上午在鼎好大樓的創新工場對員工發表演講,下午在北京的家中招待媒體朋友,晚上開Party和創業者們暢談;14日一早9點,他在辦公室見了一撥接一撥的創業者,直到晚上10點;15日飛離北京去見投資人。

  “我回來是想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就此退休。”在北京北四環的家中,李開複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說,今後自己會在北京、台灣地區、美國辦公,每周工作2~3天。

  李開複看上去氣色不錯。他對記者說,最近兩次體檢的結果良好,淋巴腫瘤已不明顯。醫生現在已經允許他階段性地恢複工作,“但如果生活方式不及格,病情可能會複發,所以我現在所有的生活都要經過策劃。”

  “我聞到了桂花香”

  2013年8月底的承德,蒙古包外。當創新工場的成員們歡快地做著團建遊戲時,一通來自台北的電話,成了李開複與創新工場的重要轉折點。

  返回台北的李開複消失了整整4天。直到創新工場新聞發言人王肇輝接到他的電話,被告知確認罹患淋巴癌4期,需要留在台北准備化療。

  在北京的家中,李開複用一種輕松的語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憶起自己這17個月的經曆:每周至少3到4小時運動,漫步台大、爬爬陽明山;和96歲的母親一起吃飯;陪小女兒申請大學、一起策劃攝影展……

  這讓坐在他身邊的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汪華聽得直搖頭—這背後所經曆的痛苦,常人恐怕難以想象。

  “剛開始對大家表現出來的樂觀、淡定,其實是裝的。”李開複說,“雖然醫生跟我說淋巴癌4期並不嚴重,但你知道的,這時候病人都會把醫生的話理解成安慰。”

  他說:“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我在醫院檢查,看到肚子裏像小雞蛋一樣的腫瘤都是亮著的感覺。”

  最絕望時,他想到自己的遺囑很久沒有更新過,馬上打電話給律師,要求重新立下遺囑。

  “你知道台灣立遺囑有多難過嗎,如果委托他人,需要進行非常複雜且漫長的調查,所以我只好自己手寫4份,提及的相關人都要一一列出姓名、出生年月、證件號碼……一個剛發現自己得了癌症的人,不得不在那兒手抄遺囑,每份遺囑都是滿滿6頁紙。”李開複說。

  這段時間,李開複讀了不少書:關於健康、養生、癌症醫療方面的書籍讀了有四五十本,關於宗教的書籍有二三十本,包括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陪伴他度過了人生中那段最黑暗的日子。

  經曆了癌症的磨難後,他對生活有了更透徹的感悟。原來生病是一種禮物,看世界的角度也變了:第一,再忙再累身體不能不及格;第二,當生命很快要結束時,才會發現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和朋友,以前雖然號稱自己是個好老師、好爸爸、好丈夫,其實都沒做到,現在會對這方面更敏感”;第三,避免太過功利。

  “我以前的人生,概括起來基本上就是我的書名:最大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做最好的自己。要有最大影響力就需要幫助最聰明的人、最可能成功的人,以結果導向評估一切。但生病後,我發現不應該用原來的眼光看世界。”

  “如果最大化影響力,那是不是我只幫最聰明的人?只投最成功的公司?只跟頂尖的媒體聊天?發微博只看轉發數、評論數?”李開複問道。他說,病中的日子對他最大的觸動之一,是避免什么事情都太過功利,生病讓人真正意識得到眾生平等。

  他告訴記者,在台灣有時會碰到一些年輕人聊天。如果按照之前的標准,這些人和投資價值可能沒太大關系,吝於投入時間,但現在自己卻樂在其中。

  他同時和記者分享了一件在治療過程中的趣事:幾個月前,李開複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到朋友家就感歎對方家裏的桂花很香,主人說,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這樣。李開複又說,你家的井好漂亮,主人說,以前也是這樣。接著,李開複看到朋友家外面布置的躺椅不錯,很想去躺一躺,主人說一直是這樣。

  “你家不是剛裝修嗎?”李開複問道。主人一臉疑惑:“沒有啊,你來過我家好多次,你怎么會這樣說?”

  李開複這才意識到,“我第一次去他家是在Google的時候,第二、第三次去是在工場的時候。其實他的家一直沒變,但我腦子裏都是工作工作,對那些美好的東西根本視而不見。”但現在,終於可以聞到桂花香,能靜下來讓自己的腦子休息,李開複說,這是非常正確的事。

  創新工場2.0

  之所以把和記者、朋友以及投資者的會面選在北四環的家中,王肇輝告訴記者,這裏是創新工場夢想開始的地方,豌豆莢等很多當時連名字都還沒有的團隊在這裏開始創業,也是這裏舉行首次慶祝儀式的地方。

  李開複說,在這裏招待大家更溫馨。他對記者開玩笑說:“當初和太太說萬一以後把別墅賣掉,要賣個好價錢,所以裝修豪華了點,沒想到這次派上用場。”

  而這次重返北京,也意味著李開複正式回歸創新工場。

  他告訴記者,最近兩次體檢的結果良好,淋巴腫瘤已不明顯,醫生已經允許他階段性地恢複工作。但是癌症並未治愈,必須持續溫和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壓力。

  在過去的17個月裏,創新工場的重要投資決策、戰略方向等“重擔”,都壓在汪華身上。

  “我可以很確定地告訴大家,如果今天我真的不回來了,我相信創新工場三十年以後,大家回顧還是會說在汪華的領導下,創新工場發展得很好,這好像就是一種上天的安排。”李開複說。

  事實上,此前暫別創新工場的李開複也並沒有完全拋開工作。在台灣醫療期間,李開複幾乎每周不落地跟創新工場開視頻例會、項目評審會,一開就是三四個小時。

  而現在,他告訴記者要略微增加創新工場的工作內容,主要是一些壓力不大同時有效增值的事情:例如,創新工場的戰略方向制定與調整,為特別的崗位補充人手,對外面向投資人;在美國尋找好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以及給規模在50人以上的稍大創業公司提出戰略上的建議和幫扶。

  而與此同時,創新工場在經曆了早期的孵化器到“孵化器+風險投資”的轉型後,將進行2.0模式的升級。

  李開複透露,在台灣養病期間,其和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天使投資人蔡文勝數次深度地溝通了“早期投資者如何幫扶創業者”這個議題。春節過後,創新工場將和徐小平、蔡文勝旗下基金結盟,推出創新工場2.0產品,更好地展開早期創業投資。

  “(創新工場2.0模式)會更加接近美國的矽穀模式。”王肇輝表示,屆時創新公司團隊會將更多的資源開放給其他早期創業投資者,甚至第一代創業者和機構,形成一個小生態,把各家優勢、產業生態、人脈組成一個小圈子,從整個產業鏈環節對創業者進行扶持。

  李開複同時強調,創新工場“有所為有所不為”。他說,創新工場不是什么能賺最多錢就做什么,而是認同互聯網是幫助人類成長的工具。創業者除了能幹外,人品和價值觀也要與創新工場一致。

  結束媒體采訪,已接近下午五點。門外,不少手捧鮮花和禮物的創業者陸陸續續走進李開複的家中,小區保安正引導前來的車輛有序停泊;門內,陣陣誘人的飯香伴著廚房中“當當當”的切菜聲飄出。這一天,正式回歸的李開複在鮮花裏提前度過了“創業者們的情人節”。

  “這輩子從來沒有收過這么多束花。”第二天一早,李開複在微博中說道。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