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遊客瘋搶日本馬桶蓋的背後……

2015-02-27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刘步尘

  財經作家吳曉波《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和腦癱詩人餘秀華《跨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起,成為2015年1月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不說後者單說前者。文章發表至今已一月有餘,中間又夾了一個春節,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有沒有因為“此事關乎國家面子”而有所改變?

  旅日知名人士徐靜波給出了他的觀察。徐發表新浪博文稱,今年春節,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了大約1125億日元,折合人民幣60億元。不少日本商場,春節期間銷售額因為中國遊客的到來而增長了3—5倍。

  這些中國消費者從日本帶回去了什么?CCTV報道稱,中國遊客一如既往地鍾情日本的小家電以及馬桶蓋。

  日本產品到底有多受中國遊客歡迎?一個日本愛客旺免稅店職員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采訪時說:“現在不是說哪個牌子的問題,是哪家有貨你就買吧,不然很快也就沒了。有時是上午有了,下午就沒了這種狀態。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中國客人特別認可它,大量客人來日本了都買這種產品,廠家根本來不及做。”

  吳曉波稱,中國遊客從日本千裏背回馬桶蓋,需要中國企業從自身找問題。

  但是,知名IT人士項立剛認為,吳曉波對中國消費者有誤導,“他吹捧日本產品到了肉麻的地步”。

  我本人較為認同吳曉波說法。但我更願意提請人們思考吳曉波提出的問題。

中國遊客瘋搶日本馬桶蓋的背後…… - 劉步塵 - 劉步塵且走且歌

  毋庸置疑,中國制造這些年確實有很大進步,這一點大家感同身受,比如我們制造的電視機明顯比過去漂亮了,我們制造的汽車也比過去好看了,我們生產的服裝、鞋子也比過去上檔次了。這些都是事實。

  我想說的是,這是我們自己的現在和自己的過去相比。但是別忘了,市場不是你的今天和你的昨天競爭,而是你和你對手的競爭。必須看到,當你努力往前奔跑的時候,你的對手一刻也沒有閑著。實事求是講,和發達國家制造的產品相比,中國制造這些年競爭優勢的提升並不明顯,當你看到中國制造越來越漂亮的時候,你也應該看到,外國制造同樣越來越漂亮了,甚至更漂亮了。

  那種認為“中國制造已經超越日本”的觀點,實屬井底之蛙,一孔之見。這幾年,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外國產品,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他們怎么能做到把產品做得跟藝術品似的?!顯然,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

  我們的進步,是“數量制造”向“質量制造”的進步,而少數發達國家已經實現從“質量制造”向“藝術制造”的跨越(這是我生造出來的詞彙)。這就是你猛然發現發達國家制造的工業品,越來越有藝術氣質的原因。事實上,伴隨產品變化的,是產品觀念及制造工藝的進步。在發達國家,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把產品質量做好,他們還希望產品變成一件藝術品,而且同時,他們希望對資源、能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將生產過程變成與環境實現友好互動。以此標准觀察中國企業,我們顯然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到這個層面。

  概而言之,中國制造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精細工藝的差距,在細節上我們還不行。比如我們制造的汽車車身拼件縫隙多在3毫米左右,而德國制造的汽車縫隙一般能控制在1毫米左右。2、制造觀念的差距。至今,仍有不少中國企業的觀念停留在“只要能賣出去就行”、“越便宜越好”,顯然,他們對市場環境的因應沒有跟得上時代的步伐。10年前,中國消費者在面對“品質”、“品牌”、“價格”等因素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價格”;但是今天,他們可能不再那么重視價格。3、有無專利以及專利多少、專利含金量的差距。我此前在接受經濟之聲《天下公司》連線時表達過如下觀點,我們和人家的差距在看不見的地方,那就是核心技術的差距、基礎技術的差距,比如關鍵部件我們要買人家的,而且我們還必須向人家交專利費。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制造仍然沒有擺脫“加工”、“組裝”的印記。

  有人說,中國制造已經迎來拐點。我的看法是,我們已經站在臨界點上,或者說已經一只腳踏進門檻,但是,還有一只腳沒有邁出去。

  舉個例子,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她有次去泰國,經銷商圍著她訴苦,說能不能把格力空調上的“中國制造”改成泰國制造?董問為什么,他們說這樣做格力空調會更好賣。為什么同樣的產品改一下產地就會更好賣?答案不言自明,消費者對中國制造沒有充分的信心。

  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由此可見一斑。

  有意思的是,關於中國制造,媒體語境和消費者語境存在巨大反差。中國媒體及企業最愛說“中國制造已經和發達國家沒什么區別”,用董明珠的表達方式就是“你不買格力空調你不是傻子嗎?”如果出於中國消費者信心重建無可厚非,如果作為一個事實來表達則理由並不是很充分。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中國遊客寧願舍近求遠到日本、韓國乃至歐洲大包小包往家帶產品,我們應該給他們每人戴一頂“傻子”、“不愛國”的帽子嗎?

  如果我們不認為消費者是傻子,那我們就必須承認並尊重他們的選擇。

  關於中國制造,我的完整看法表述如下:中國制造這些年的確有很大進步,這一點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到了。但是,就產品本身而言,我們和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但是,更大的差距不是產品,是品牌,是消費者信心;我們的產品進步了,但是品牌形象及消費者信心沒有同步提升。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至今沒有一個在全世界叫得響的大眾消費品品牌,即使海爾、華為國際知名度較高,仍然無法和三星、蘋果、西門子等相媲美。這一點從國際機構關於各國品牌現狀的調查也能看出來,有心者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相關信息。

  問題是:為什么中國產品的形象沒有實現與中國制造同步提升?

  原因比較複雜,我傾向於如下三點解釋:1、中國制造本身仍然存在不足,這一點我上面已經講過,此不贅述。2、中國企業的品牌意識、品牌觀念乃至操作品牌的方法都未與國際接軌,雖然這些年中國企業的品牌觀念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和國際通行的觀念相比仍顯落伍。舉一個例子,中國企業重視知名度提升,做起廣告來很舍得花錢,但是,當企業出現誠信危機,他們往往會選擇回避或沉默,豈不知誠信危機才是對品牌形象最大的傷害。3、中國社會接連不斷地爆發各種產品醜聞,媒體幾乎天天有關於各種問題產品的報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身陷問題產品包圍之中,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讓消費者發自內心地說中國制造好,是不是很困難?前不久看到一個香港議員說:大陸人不買大陸生產的奶粉真是國恥!我覺得這句話難很聽但是事實。你再想一想,當這一切都被互聯網在全球同步傳播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外國人,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中國制造這樣那個的問題,你會怎么看中國?

  我認同“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說法,中國制造國際形象不佳並非所有中國企業的過錯,好比並不是所有的中國遊客都會往泰國白廟的牆壁上貼衛生紙一樣,但是在人家看來,這就是所有中國遊客的行為。作為一個制造大國,哪怕你的產品只有5%乃至1%出問題,絕對值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因此,不忍心對問題企業問題產品痛下殺手,就是與99%的良心企業為敵。我一直很納悶,為什么這些年我們天天打擊假冒偽劣,每一年的“3.15晚會”都做得有聲有色,問題產品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我認為肯定是執法環節除了問題,可見,問題的結症最終還是在政府那裏。因此,僅僅譴責企業沒有良心、消費者不愛國,均於事無補。

  因此,當你站在道德高地譴責某些中國消費者“不愛國行為”的時候,請不要忘了思考一個問題:你給這些消費者信任中國產品的理由了嗎?如果沒有,你就需要反思,反思到底哪裏出了問題,找到問題的結症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最終促成中國制造無敵於天下。自慰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只會讓問題繼續存在。

  事實上,如果媒體的譴責仍然不能阻止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購買馬桶蓋,我們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一下:為什么在中國媒體及中國企業眼裏完美的中國制造,在中國消費者那裏並不領情?

  自省與謙遜,是中國人最需要補上的一課。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