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部分央行已減息至負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不過這些舉動可能產生意外的、適得其反的結果。
部分國家民眾貧窮感料加重
高盛宏觀與市場研究業務聯合負責人加爾扎雷利近日在報告中指出,負利率可能適得其反。至少部分國家的人們感到更窮,更不安全。超級貨幣寬松政策可能反常地導致預防性儲蓄增加及經濟復蘇放緩,而非提升消費和借貸。為對抗通脹和提升近乎零增長的經濟,部分央行,包括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和丹麥央行等紛紛減息至負利率。
大量政府債券收益率已跌至負值。摩根大通1月預估顯示,約3.6萬億美元的發達國家債券,或者說在全球債券指數中16%收益率為負值。高盛則表示,這可能引發信貸問題,并擔心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可能掙扎於實現保證支出。一般來說,目前非常低,或者說甚至為負值的固定收益率沒有大到配合遠期負債。保險公司一般認為,遠期利率將為正,且高於當前水平。
銀行借貸恐受阻消費乏力
高盛指出,若銀行的盈利能力受負利率冲擊,實際上可能阻礙銀行借貸,損及提振經濟活動的努力。加爾扎雷利稱,也存在資產泡沫形成的風險,對「久期」產品而言,風險尤為高,這些產品包括科技類股和高股息類股,其估值已「迅速上升」。
其他分析師們也認為,零利率至負利率,可能并不遵循實際經濟中的理論。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經濟主管馬庫森稱,傳統的經濟理論暗示,低企的利率將鼓勵家庭借貸更多,以獲得住房并支持當前消費。不過實際上,由於家庭債務已相對高企,勞工市場仍脆弱,且規管已變得更加苛刻,這可能不會起作用。馬庫森表示,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跌,甚至深跌至負值,但并不能保證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