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青年峰會聚焦機遇

2015-03-09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曾德成

  民政事務局局長 曾德成

  「青年高峰會議2015」3月7日星期六在柴灣青年廣場舉行,兩百多名青年出席了上、下午兩節討論,並且與行政長官直接對話。討論是理性、務實的,開誠布公,暢所欲言。與會人士無論是青年抑或出席的成年人,包括政府官員,都會覺得有所得。

  高峰會富成果

  高峰會討論富有成果,是因為準備充足。大會組織者持開放態度,務求尊重青年人的意見。為增加青年的參與度,峰會的討論課題交由青年人自己選出。首先透過各區的「青年大使」網絡,以問卷形式收集了超過1000位青年人的意見,繼而歸納出他們最想討論的十個課題,再進行網上意見收集活動,三個最多人揀選的便成為今屆的討論課題,即:「在社會貧富懸殊的前提下,青年眼中的機遇與未來」;「在高等教育越趨普及下,青年眼中的機遇與未來」;及「在公民意識日漸提高的社會下,青年眼中的機遇與未來」。綜合主題就是「青年眼中的機遇與未來」。

  高峰會議的籌備工作,交由年輕人自己負責,招募了50名「青年大使」擔任「引導者」(facilitator),負責帶動及協助其他參加者投入活動,確保與會青年能充分表達意見,也能夠全面、深入地討論每個課題。

  在籌備過程中,舉行了會前工作坊;出席的有45名「青年大使」及270名參加者,接受了溝通技巧訓練、團隊活動及分組討論,還與閱歷較深的人士交談,加深對各課題的理解。

  到高峰會當日,即由青年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情況,在這基礎上開展交流討論。由於已經了解有關課題的來龍去脈、上文下理,討論起來就事半功倍。例如,「在公民意識日漸增強的社會下,青年眼中的機遇與未來」這個課題,在先前的工作坊中就邀請了政治學者講述何謂「公民」,為什麼香港的公民意識會日漸增強,大家有了基本的認識,從何尋求和把握機遇就容易有更多共同語言了。

  普選機遇 機不可失

  其實,香港人在1997年之前,是出了名的政治冷漠,這方面有大量的文獻和調查報告證明。究其原因是1997年之前,港督都由英國指派,依照《英王制誥》和《王室訓令》管治,香港人無從置喙。如果有人膽敢挑戰英總督的管治權威,便要被打壓,以至遞解出境。只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後,中央實行「一國兩制」政策,鼓勵「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情況於是發生根本的變化。

  即使公民也是回歸後的新概念。過去在香港大略有兩類人,一是拿英國護照出外旅行的,包括在香港出生的人士,他們叫做「英國臣民」(British subjects),另一類是在內地出生移來香港定居者,他們只能拿「身份證明書」(CI)出外旅遊。CI無標明國籍,在海外出了事無領事保護。現在香港人都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去旅行了。公民身份,都是在國民身份下建立的。在會前工作坊,有政治學者指出「97年是重大歷史轉折點,由他治到自治,由臣民走向公民」。

  一項主要的公民權利,當然是普及和平等地參與選舉。在公民意識日漸提高的社會下可見的機遇,應該就是邁向2017年以「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對青年人來說,這尤其機不可失。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