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感知資本市場脈動 兩會給出哪些信號和預期

2015-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核心提示:“待證券法修訂完成,自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之日起,註冊制即可開始推行。”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兩會期間對媒體發佈的這一資訊,無疑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頭號新聞

  每年的兩會都是投資者感知資本市場脈動的一次絕好機會,今年的兩會更是精彩。

  我們在給市場尋找答案。

  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到證券監管部門負責人的媒體問答,從代表委員的團組討論,到證券系統代表委員專場發佈會,一個個關於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清晰地呈現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宏大邏輯和雄偉圖景。

  註冊制催生市場成熟書寫改革長牛

  中國資本市場面臨又一次歷史性的分野,其波及之廣、影響之巨、持續之久史所罕見,這就是註冊制。

  “待證券法修訂完成,自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之日起,註冊制即可開始推行。”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兩會期間對媒體發佈的這一資訊,無疑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頭號新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措辭也已經變化,由去年的“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改成“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這不僅是提法的改變,作為政府今年的工作部署和重大改革舉措,註冊制改革將在今年年內實施。”全國人大代表、證監會創新部巡視員歐陽昌瓊告訴記者。

  顯然,註冊制改革提速了。而提速的大背景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決策。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此要求。

  在談及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之時,資本市場當仁不讓。

  “適應經濟新常態,一定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資本市場作支持。”證監會主席肖鋼日前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這實際上也給中國資本市場提供了機遇,“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採取改革措施,推進資本市場發展。”

  他說,直接融資需要解決投資人和資金使用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涉及一系列法律、監管、文化、信用體制問題,因此直接融資的發展也需要整個法治環境、文化建設、監管轉型、誠信體系建設等作支撐。

  註冊制正是一系列改革與建設中的“牛鼻子工程”,已成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中的頭等大事。這不但是推動中國直接融資轉型的要求,更是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走向市場化、透明化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資本市場歷經20餘年的發展之後,行政化的色彩仍然揮之不去、市場炒新炒差炒概念依然盛行。這要求中國資本市場必須在股票發行、退市制度、資訊披露、監管轉型、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與安排。

  如果說,此前的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存量問題,使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新興加轉軌的歷史階段;註冊制則是從增量入手,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真正邁入成熟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性變革,其歷史意義絕不亞於股改。

  在某種程度上,註冊制的推行也將使中國資本市場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發生重大變化。

  從國際經驗來看,儘管各個成熟市場的股票發行制度各有千秋,但以註冊制為基礎的市場,強調仲介機構歸位盡責、嚴格事後監管、資訊披露及時真實透明,強調投資者保護與救濟。

  正如肖鋼所言,中國的法治環境、誠信體系建設、監管加強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仍需要不斷努力完善,還需要各個市場主體共同建設和努力。

  為註冊制實施所作的一系列準備工作早已緊鑼密鼓地進行。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微博]理事長桂敏傑表示,今年上交所將開展案件調查試點工作。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微博]總經理宋麗萍昨日則透露,註冊制下的審核理念將發生變化,本月底深交所首批審核人員將在港交所培訓。

  市場總是擔心註冊制會帶來上市公司擴容、垃圾公司大行其道。如果註冊制走入這個方向,那麼這項改革便失去了意義。正如肖鋼強調的,未盈利企業未必是壞企業,未盈利企業上市的應由市場判斷其盈利前景。

  在法治化、透明化的護航之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將發生重大轉折,而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也將發生巨大變化,一批符合社會需求、符合時代創新潮流的優質公司將成為未來之星。從更大的層面而言,這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

  創新資金鏈轉起來 啟動資本力量

  創新是引擎,市場是樞紐。在這個鏈條上,資本從來就不乏力量和智慧。

  “個人和企業勇於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段表述讓許多人印象深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法一段時間以來頻頻出現在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這預示著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形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確定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與此相呼應,“為創新驅動提供支援”的思考和謀劃也在證券系統代表委員心中激蕩。

  “20年來,現在是資本市場在歷史上最能夠發揮作用的時機。”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認為,“資本市場作為最基本的金融手段,以其風險共擔機制,無論是對國企改革還是對創新驅動,都將發揮重大作用。”

  “加快發展創業板,帶動全社會創新資金鏈運轉”,宋麗萍昨日在媒體見面會上的這句新穎表述,精准地揭示了創業板市場在整個創新資金鏈中的關鍵作用。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創新型企業最為密集的創業板市場,在過去幾年裡展示了創富的巨大魅力。指數屢創新高,一批“國際明星”脫穎而出。

  顯然,創業板公司的巨大財富效應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湧入市場,從而直接或間接地為創新型企業的成長提供資本動力。

  “深交所今年將全面對接創新驅動戰略。”宋麗萍告訴媒體,這一戰略內涵豐富,不僅需要新興產業、高新企業的投入發展,還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等。

  而上市企業以大盤藍籌為特色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在謀劃如何為創新驅動戰略提供支援。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在談及上交所2015年市場建設規劃時表示,今年上交所將推進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建設。

  一系列表態和謀劃都預示著,創新這一主題正從形成共識階段,逐步向形成市場共振階段演化,而由“頭腦風暴”演化而成的“行動風暴”,必將在資本市場展現出更為波瀾壯闊的景象。

  資本市場彰顯優化資源配置的天然優勢

  相伴致遠。創造財富只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去思考,才能踏實、豐厚、持久。

  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上,資本市場同樣散發著獨有的魅力與價值,它既是國家戰略實施的助力者,也是必然的受益者。

  “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細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走出去”的導向清晰可見。

  去年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兩艘巨艦為“走出去”而謀劃的合併,正是通過資本市場高效進行的。投資者也在合併過程中享受到估值提升帶來的紅利。

  今年兩會首次提出的“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區域發展戰略組合,這也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強力引擎。

  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名詞,也早已在資本市場耳熟能詳,更是在去年以來的相關板塊和個股行情中得到呼應。

  一系列國家戰略導向確立了中國產業未來的新格局,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天然優勢因而彰顯。

  以備受矚目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例,資本市場大有可為之處。全國政協委員、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建議,在上海自貿區或者廣東前海推出離岸證券交易市場,通過相應制度設計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點企業赴中國上市。

  資本市場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20多年歷史進程後,今天正朝著“從大到強”的階段快步邁進。把握好市場發展的脈絡,踩準時代發展的步伐,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必將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大潮中,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