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充電基建規劃草稿已基本完成:統一標准是當務之急

2015-03-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標題:充電基建規劃草稿已完成:統一標准是當務之急

  從去年6月開始,按照國務院的分工,國家能源局已經開始制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去年年底前已經完成了第一稿,未來與《規劃》同時出台還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

  “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瓶頸,我們要彙集各方面智慧,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形成共識,給政府、企業提供一些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及行動計劃的建議。”

  3月2日,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中國電動車百人會”關於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閉門研討會上表示,基礎設施同時成為2015年“百人會”研究的第一個課題。

  基礎設施不足正在成為制約電動車發展的主要瓶頸。權威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已經接近9萬輛,但已經建成的充電樁只有3萬多個。以北京為例,2010年、2011年北京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的比例為1:1,後來變成了1:2,2014年達到了1:3,也就是平均3輛車才有一個充電設施。

  實際上,從去年6月開始,按照國務院的分工,國家能源局已經開始制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去年年底前已經完成了第一稿,未來與《規劃》同時出台還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

  據了解,《規劃》以到2020年實現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為預判,總體設想是將來充換電站數量達到1.2萬個,充電樁達到450萬個。

  不僅有標准還要有認證

  在電動車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充電標准不統一問題非常明顯。京滬高速公路充電站全線開通後,有企業派工作小組去做電動車運行試驗,結果是在這個充電站這輛車能充電,那輛車不能充電,到下一個充電站,那輛車能充電了,這輛車又不能充電。

  雖然從國家層面充電接口已經有了國標,但用戶還是感覺不統一,不能通用,到底差距在哪裏?對此,專門負責標准制定的中國電動企業聯合會標准化中心副主任劉永東,3月6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標准還需要完善,同時設施和汽車做的接口是否真正符合國標需要認證,另一方面,原先國標還沒有出來時,各地先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地方標准,也形成了現在的過渡階段。”

  劉永東強調,現在修訂的接口國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啟動編制接口標准一致性檢測標准,解決是否真正符合國標的檢測標准。國家已經明確充電設施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標准,不能有各地的地方標准,解決標准矛盾的問題。

  “百人會”當天,來自企業層面的很多業內人士呼籲,希望一些標准能夠盡快出台,並建立充電樁認證制度,否則盲目投入會產生巨大的浪費。

  “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無論純電還是插電,沒有可以提供寬電壓范圍、通訊協議一致的充電設施標准,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也是一種浪費,這其中個體投資人由於國家補貼和其它形式隱形收入,可以實現贏利,而從給國家的回報角度看,實際有點盲目推動,浪費社會資源。”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指出。

  認證的工作非常重要。“關於一次性檢測是比較迫切的事情,也就是對車和充電樁進行認證,車企說他的產品符合國標,充電設施也說自己的充電樁符合國標,但是目前沒有一個統一評判尺度,所以導致有的車可以在這個樁充電,但卻不能在另一個樁充電。”劉永東表示,現在各個汽車實驗室准備開展一次性檢測,但按照什么樣的尺度、什么樣的程序來評判需要一個統一的標准,目前正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光有標准沒有認證,標准就會流於形式,目前只有部分業主在招標時要求提供型式實驗報告,但往往由於中國的現狀,很多企業送檢的設備,和最後投運的有很大差別。因此除了型式實驗,廠檢和定檢制度也需要建立,不然都說符合國標,但實際不能用的情況會持續很久。此外這些要求不單是要求充電裝備企業,對汽車也同樣需要。”專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國電南瑞用電公司副總經理倪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

  統一標准設為新能源准入條件?

  中國電動企業聯合會標准化中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電動汽車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合作,分工負責充電設施的標准制定。在過去的五年中,基本建成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標准體系,大概有58項標准,包括充電和換電標准。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布了27項標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急需的標准基本上完成,但是需要更新和完善的標准還有很多。

  “我們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重點,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這個檢測規范,檢測標准體系的建設是最重要的。” 劉永東表示。

  今年同時推進的還有電動車充電國家標准的修訂。關於充電國標的修訂,重點包括:第一要對上一版沒有明確細化的地方,大家有歧義的地方要進一步地細化和明確。第二,可能會再增加一些在實踐中發現的缺陷問題,比方說安全問題。

  “目前,國家已經把接口標准納入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目錄准入條件,下一步還將納入新能源汽車准入條件,解決標准執行力不強的問題。”劉永東表示,這是基礎性的工作,如果納入新能源車的准入條件,那么從源頭上廠家就會關注接口標准的問題。

  不僅如此,下一步國家也會把充電設施標准等作為示范城市考核的標准,也就是把充電基礎設施是否按照國家統一標准來做,比如充電接口標准,作為對示范城市的考核條件。

  實際上,企業層面關於充電標准統一的呼聲和關注度也非常高。在“百人會”之前,2月5日,中德電動車標准化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雙方討論重點集中在接口標准、整車電池安全、感應充電、消防安全,電磁兼容等方面的標准。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應對充電難題,主流國際汽車企業已經有所准備。“我們目前在做的是一個綜合性的充電的管理系統,其中最關鍵的一項技術就是無線充電,我們跟日本、歐洲一流的整車廠在這方面有廣泛的合作,一起開發了無線充電技術。未來這可能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真正取消了大家對裏程的焦慮。”德爾福亞太區工程總監李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

  目前,傳統的充電方式全球有三個標准:最早出現的美國的SAE標准,日本、韓國也采用SAE標准;其次是歐洲標准;再是中國的標准,介於歐洲標准和美國標准之間。這就形成了三部完全不兼容的標准。“之所以無線充電比較有誘惑力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可以解決統一標准的問題,只是目前整車的無線充電的技術標准還完全處於起步的階段。”李茗強調。

  私人充電樁規模化瓶頸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緩慢有幾個原因:第一,電動汽車本身的發展路徑還不是特別清晰和明確;第二,充電技術日新月異,有快充、慢充,又有了無線充電等新形態,充電設施應該怎么建、建什么樣的充電設施,特別是對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私人新能源乘用車,該用什么樣的手段、按什么樣的模式去發展。第三,現在充電設施的運營,還沒有特別好的或者能夠被市場接受的運營模式。這三方面的不成熟給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很大困難。

  “百人會”當天,歐陽明高多次強調,電動汽車要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解決家用車慢充的問題。“以公用為主的充換電站建的再多也解決不了私人汽車充電問題,公共用車再怎么推數量也是有限的,再怎么推也形不成一個產業,形不成一個戰略新興產業。

  目前,發達國家電動車市場主要的還是發展私人乘用車,美國私人乘用車充電14%在辦公場所、66%在家裏,其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與家庭相關的。日本的做法很明確,以慢充為主,慢充和快充設施的比例是4:1。歐洲類似日本,有1萬多個慢充樁,只有100多個快充站。

  隨著我國私人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充電樁的問題凸現出來,而私人電動汽車對充電基礎設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建議,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以固定的交流慢充設施為主,公共的快充為輔,這樣的原則應該確定下來。

  充電基礎設施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系統問題,涉及到政策、土地、規劃以及各種利益主體的權益分配問題。比如,充電設施進入小區涉及個體與個體之間權益,政府也不好幹涉。

  關於充電設施的商業模式,現在很多民間資本已經進入,大量的資本也在躍躍欲試,但是現在的基礎設施運營基本都是賠錢的。目前看來,統一充電標准先行,同時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還有商業模式。

  “充電設施和電動車實際上是一個滾動發展、互相促進的過程,並非一定是基礎設施建設好了電動車才能發展。” 劉永東最後表示,充電設施的問題要從全產業鏈來考慮才能盈利,單靠個體無論是汽車廠家還是電力公司都不能獨立完成。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