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Apple Watch:成功的「時間機器」

2015-03-11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刘琪的商业观察

  從淩晨到現在,一整天都在被蘋果apple watch的各種議論所轟炸,一個品牌將口碑勢能釋放到成為全球級現象,真心是很可怕的事情。

  怎么看蘋果的新寵apple wach?我想,它是一件成功的「時間機器」,一箭雙雕——互聯網圈或科技新秀們不妨學學蘋果是如何向外界描述一件跨界的科技產品,以及這背後嚴謹的產品管理與期望值管理,又是如何為蘋果延續高市值神話創造時間窗口。

  所以,Apple Watch有兩種成功的含義,一種屬於重塑腕表本身,一種屬於公司產品與市值管理的大局。

  一

  很久以前,我就推薦過一本書,德國知名的蘋果分析師迪爾克•拜克曼(Dirk Beckmann)所寫的《失去喬布斯,蘋果會怎樣》,裏面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命題:但凡是蘋果想做的產品,一旦做了,就會被賦予與眾不同的魔力,終極問題就是「每進入一個新領域,蘋果會怎么做」,這背後一定有一套方法論。

  有時候,你所能直觀感覺到的是,高品質設計是蘋果非常核心的能力之一。在一個越來越依賴情感營銷的時代,設計師可能將是所有科技公司最寶貴的財產,他們會在產品站圖片、海報與文案、產品設計、實體店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等各個方面,展示自己吸引用戶wow的魔力。

  有一個我看到的段子是:apple watch的設計締造者、蘋果設計高級副總裁喬納森曾不具名地批評對手的產品「他們的價值主張是『選你所愛。想要什么顏色,就選什么顏色。』我認為這是在推卸作為設計師的責任。」想想以前蘋果拒絕讓用戶自己裝配筆記本,去掉光驅,拒絕網線接口的態度吧,這種強勢的設計師主導文化,實在少見。

  所以,當你在欣賞apple watch的發布會直播或者各色圖片時,不妨從設計美感的角度多想想,為何是這樣呈現,而不是其他方式呈現。

  有時候,我們會可能感覺不到的是,一件成功的產品背後一定有一個原點,你可以稱之為「kill point」,理解發布新產品是一場戰爭,而要打贏它,你必須深入理解這個行業或品類產品的真正商業模式要害。

  在我所理解的蘋果產品中,也許「輸入方式」或者「界面」是蘋果成功打造kill point的秘訣。這好比mac電腦至於圖形界面與鼠標,ipod至於滾輪設計,iPhone與ipad之於更自然的多點觸控。你能想象喬布斯曾經說過,「iPad其實就一塊大玻璃么?」但原點思考也許就是如此。

  順次來理解Apple Watch,如果它大獲成功,也許就在於改變了我們跟手腕交互的界面或習慣,比如有媒體已經提到了Apple Watch背後的新技術——能對按壓力度進行感知的觸摸(壓一下和碰一下就有了不同的含義,就像單擊和雙擊)。

  二

  說說產品管理,引用一下四番微信群好友胡曉東的觀點:「產品管理有四個核心,即量化管理、節奏管理、均衡管理與期望值管理,全球范圍內只有蘋果一家公司四能皆全。」

  節奏管理對於蘋果這家公司可能更重要,畢竟它已經處在會輝煌的高市值時刻,但一個隱憂在於iPhone產品貢獻了2/3的營收,它的高出貨量與高毛利幾乎是手機界無法企及的神話,但這也意味著iPhone一旦沒有達到外界的預期,市值就會產生強烈波動。

  所以,蘋果需要很好的平衡術,在不同節點控制自己的產品發布節奏。這裏引用一下「誇克點評」作者王如晨的一項發現:

  如果你仔細體會蘋果全年的發布會策略,它幾乎就是經典的市值管理關守,對應三個周期的股價效應:

  1、春天,往往是淡季,蘋果基本上會發布新的筆記本產品,一些創新型的小型產品,穩定股價;

  2、夏天,市場趨熱,蘋果往往會發布全年新的商業理念,側重軟件、服務及生態構建,並對下一季硬件產品做出提示,引發追隨;

  3、秋天,蘋果會推出全年最重頭的硬件產品,過去幾年當然是iphone手機,然後刺激股價一直到年底。

  這就是節奏的藝術。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或會更能理解這種平衡術的高難度。

  期望值管理也是一門學問。起初,我不能理解的是一下發布3個系列38款智能手表,這種價格區隔簡直有些逆天,用戶會不會被弄混淆了?實際上,在蘋果發布Apple Watch之前,它本身會面臨一個巨大的期望值管理的難題——價格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出貨量規模,無法實現大規模使用,但又不能太低,太低本身就不是蘋果的風格。

  於是,你會發現蘋果的辦法是先放出高價位的預期值,讓用戶不至於對價位過於反彈,然後在發布會的時候,明確一個大的原則——高於科技公司的低毛利價位線,又低於傳統手表行業的奢侈價位線。與此同時,通過三個大的版本來量化管理,最低價位2000多塊,很多普通用戶可以接受,最高價位12萬元,並通過明確的外觀設計做好區隔,以滿足部分用戶的炫富土豪心理。

  這種策略會不會有效呢?以我對國人心態的非善意揣摩,會很有效。

  三

  說幾個比較零散的話題。

  首先Apple Watch的出貨量會有多大?

  目前各家分析不一,摩根史坦利稱今年可以出貨3000萬塊,Strategy Analytics預測為1500萬台。我個人傾向於後者,原因可以參考「經濟學人」的最新分析,其報道認為「蘋果控制住了自己的野心」,並沒有把Apple Watch列入必不可少的產品庫,可能歸因於蘋果認為它很難取得像iPhone、iPad類似的成功。

  這就涉及到了下一個話題,蘋果手表的介入對可穿戴設備的影響有多大?目前智能手表的兩個弱點,一是它是手機伴侶而非獨立的產品,很多功能其實手機都可以實現,在有突破性的技術之前,很難成為像手機一樣完全讓用戶產生依賴的產品;二是包括蘋果在內的公司肯定是希望用戶在智能手表的生命周期中及時完成設備的更換,但大部分用戶依然還是希望將手表變成一個珍藏品,能夠長久使用,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所以,Apple Watch的加入是短期利好,這會讓更多人對可穿戴設備產生興趣,創業公司可以免去教育用戶、培養用戶習慣的痛苦,尤其是這會迫使Google加快其智能穿戴設備的安卓系統推廣步伐。但是,真正讓用戶完全接受智能手表,並做到大部分人人手一台,這個前景依然遙遠。

  最後,也提醒一下,然後一個硬件科技公司如果增加了一個全新的品類,尤其是想打造跨界、帶有藝術感的科技產品,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比如,你要用更為時尚的方式推廣你的產品,而你的種子用戶群起初也許只是極客和發燒友;你要在你的實體展示店中,為它做重新的裝修設計和人員培訓;你還要說服用戶,在該更新下一代產品的時候,能夠心甘情願的打開荷包,在產品預期不明的情況下,銷售的壓力也會很大,從而對上遊的供應鏈管理、銷量預測、生產排期都會產生波次影響。

  從這一點來說,蘋果是一家敢於創新,並踏實將創新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的公司,這值得點贊。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