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CPI持續“慢跑” 中國經濟如何“出拳”

2015-03-12
来源:新华网

圖表:2月份CPI同比上漲1.4% 新華社記者 崔瑩 編制

圖表:7%左右:中國經濟仍然“傲視群雄” 新華社記者 肖瀟 編制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朱小龍 全曉書)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2日將在全國人大的記者會上現身。在他要面對的所有提問中,持續走低的CPI會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國家統計局10日宣佈,今年2月,我國CPI同比上漲1.4%。自去年9月以來,全國CPI增幅一路持續2%以下的“慢跑”狀態,今年1月更是回落至0.8%,創下五年來新低。

  專家指出,2月物價上升受春節因素推動明顯;“春節錯月”也使對比基數較低。隨著春節效應消退,未來一段時期CPI或將維持低速增長。

  據專家分析,這是因為食品類商品占CPI比重超過30%,而近期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難以推動物價整體大幅上漲。此外,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導致生產和運輸成本相應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日常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上漲。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宣佈,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為7%左右,CPI增幅目標為3%左右。然而,今年前兩個月,CPI平均增速僅為1.1%,較3%的目標尚有一定距離。

  業內人士對於近期CPI的低迷並未表現出極大的擔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甯吉喆日前向媒體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將CPI漲幅3%作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為價格改革留下了空間。

  由此可見,政府對今年的CPI走勢有著清晰的預盼與準備,並準備借CPI低增長之機,加快推動資源性產品等價格改革。

  與此同時,專家指出,政府還可借助降息降准等手段釋放流動性,從而刺激消費,增強企業生產和投資積極性,確保CPI朝著預期方向前進。今年2月4日,央行就啟動了2015年首次降准措施;2月28日,央行又宣佈降息。

  如果未來CPI持續走低,不排除央行有進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這將是擺在央行行長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在降息和吸引外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

  辦法總比問題多,儘管CPI仍可能持續低位增長,但政府仍可通過貨幣政策和價格改革等“組合拳”加以應對,只是需要把握好“出拳”的時機、力度和頻率。

  “一帶一路”讓中國經濟步入“可持續”新時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3月8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將2015年的外交概括為“一個重點、兩條主線”。其中的“一個重點”是指海陸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構想,他強調將“助推亞歐大陸的整體振興”。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對“一帶一路”分析稱,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稱,其主要拓展的出口領域為高鐵、核電、高端裝備、建材等等。“絲綢之路”不僅僅象徵著一段貿易路徑,更象徵著一種另闢蹊徑、聯合互通、共謀發展的經濟拓展思維。

  文章指出,“一帶一路”的構想給其他國家和中國都帶來了好處。首先,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落後,而且共性是都存在資金瓶頸,而中國恰好可以利用自己優質過剩的產能和雄厚的資金支援來帶動它們的發展。其中,高鐵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修路致富”的本質在於增進流通,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不僅能夠在合理的互通中消化中國的過剩產能,還可以拓展中國的高鐵、核電、高端裝備等出口領域,極大提升了中國對外出口的檔次,以及出口每單位產品的性價比。這種趨勢也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以及拉動東南亞地區的旅遊經濟。

  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的核心在於“可持續”戰略上,它讓中國經濟找到了一個新的迴圈路徑,其發展前景從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等概念股的一路飆紅中可見一斑。

  鮮菜和雞蛋拉動2月CPI重返“1”時代

  今年2月份的CPI資料昨日公佈:環比上漲1.2%,同比上漲1.4%。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稱,2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CPI同比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方面是2月份環比上漲較多,另一方面是今年和去年春節錯月,2月份的對比基數相對較低。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2月份CPI漲幅較上月有所回升主要是受季節因素的影響,春節假期推升農產品價格上漲,3月份之後物價還會繼續保持低位運行走勢。

  “本月CPI同比走高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上漲所致,隨著春節因素的消除,食品類價格環比可能顯著回落,下月CPI同比漲幅相比2月份可能小幅回落。”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資料顯示,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約0.81個百分點。其中,蛋價上漲11.4%;鮮菜價格上漲4.3%;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1.4%,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下降約0.04個百分點。

  可見,鮮菜和雞蛋價格是拉升CPI上漲的主要動力。祝寶良表示,繼1月份CPI漲幅回落至0.8%後,受春節因素影響,2月份食品價格有所反彈,同時,服務行業價格水準也有較大幅度上漲,這主要是節日期間勞動力、物流等成本上漲所致。

  “2月份CPI回升至1%以上,受春節食品通脹整體上升所帶動,並可能因為低基數效應而在未來數月繼續溫和回升。”海通國際胡一帆表示。

  祝寶良認為,據目前的物價走勢來看,全年實現3%左右的增長目標沒有壓力。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進入通縮,但是通縮風險不斷加大已成業內共識。

  “預計一季度末前將再降准50個基點,其餘三個季度內可能還有3至4次降准以及1至2次降息,伴隨積極採用非常規性貨幣工具。”胡一帆表示。

  祝寶良稱,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寬鬆,年內繼續降息降准都在預期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分兩次下調到2%的幾率非常大。

  南方基金楊德龍認為,考慮經濟面的情況,政府可能會再次降准,全年還會有1至2次降息。

  中國經濟企穩明顯 宏觀調控持續發力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近日連續發佈的中國經濟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背景下企穩態勢明顯。隨著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到位,整體有望實現有品質的增長,並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供騰挪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從幾個主要經濟資料看,中國經濟仍有一定下行壓力,但總體呈現降中趨穩的態勢。

  從消費來看,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7%,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1.4%,環比上漲1.2%。

  從投資來看,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3.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4.7%。

  從進出口來看,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其中,2月出口大幅增長48.9%。

  此外,儘管2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8%,但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

  張立群表示,消費與出口資料的增長與春節假日因素相關性較大,物價未來大體仍將延續溫和平穩走勢,而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及國際需求微弱增長也為實現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他說,1至2月投資資料與去年名義增長15.7%相比並不算高,這與政策效力的滯後性相關,隨著政策消化,未來或會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仍具有很大潛力,特別是在消費、要素投入、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平穩的經濟運行為中國優化經濟結構,實現量增質更優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時間和空間。要使潛在增長能力被充分發掘,必須依靠穩定、精准、有效的宏觀調控。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央行接連採取了降息、降准、再降息的措施來增強市場流動性,國務院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並推進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內的公共設施建設,加快專案審批和資金下達。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說,前兩月的經濟資料反映出,去年四季度以來宏觀調控精准發力的效應在逐步釋放和顯現,為遏制經濟下滑起到了很好的緩衝作用。中國經濟仍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需要時間和過程。

  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經濟工作做出有針對性部署。

  就消費而言,中國將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其中,養老家政健康消費、資訊消費、旅遊休閒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均將成為新的著力點。此外,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的舉措也將促使社會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就投資而言,中國將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包括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等民生項目、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農業專案、資訊和電力等重大網路專案、清潔能源及油氣礦產資源保障項目、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項目、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

  資料顯示,1至2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3.6%,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就進出口而言,中國將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中國還將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

  就工業發展而言,中國將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把包括高端裝備等在內的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並設立了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這些政策對今年穩增長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相信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會實現。”張立群說。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開年經濟資料運行較為平穩,將更堅定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穩定的決心。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持薄弱環節。

  王小廣說,當前需要保持政策定力,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讓改革釋放更多的動力與活力,讓創新這個新引擎更快更有力地發動起來。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