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消除隱患 普選時機方成熟

2015-03-13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殷翔

  作者:殷翔

  「泛民」議員最近再次公開聯署聲明,聲稱要否決「人大831決定」下的政改方案。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簽名涵蓋全體27名「泛民」議員,令只差立法會幾票的市民普選權利「凍過水」。錯失普選雖是重大民主損失,然而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政治內訌、社會撕裂對立加劇,是擺在本港各界面前的當務之急。若能藉此機會設法緩解本港政制深層矛盾,消除泛政治化禍港積弊,也許比如何爭取下一次普選機遇更為重要。

  有必要未雨綢繆

  全體「泛民」聯署聲明的行為,幾乎將普選大門提前關閉。因為立法會的關鍵四票,只能在27名「泛民」議員中爭取。社會各界都在期望「泛民」議員中理性之士,能出於以公眾利益為重的神聖議員職責,投下關鍵數票,放行全港市民的普選特首權利。現在全體「泛民」議員公開聯署聲明,意味着「泛民」中理性之士徹底被極端派綑綁,幾乎「無彎轉」。而「人大831決定」已成具法律地位的政改文件,一旦撤銷,對本港法治基礎、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權威、本港社會和經濟穩定均造成難以估量的冲擊,并無任何改動的空間,中央也已明確表示不會撤銷。顯然,本港普選進程已漸入死胡同。

  若普選成空,會造成諸多負面影響,有必要及早評估,設法應對。最直接的惡果是令市民對普選的期望落空,政治內訌和社會對立進一步加深。若任之由之,則立法會半癱瘓局面會更加嚴重,拖累港府施政效率進一步下滑,社會深層次矛盾持續逼近社會承受底線。造成如今的嚴峻局面,有本港政治體制不符社會實際需求的深層次原因。要積極應對,須治本溯源。速生之木易摧,粗制之舟易沉。本港由港英時期的殖民管治,於短短十餘年內逼近普選政制,民主進程驚人迅速,當中累積了不少妨礙社會穩定運行的弊端,應先行修漏補缺,方能紮實穩建推動民主進程。

  消除隱患方有普選

  首先是民主機制的問題。民主形式大體有兩大類,一種是「各界權益均衡」的民主,一種是着重維護基層利益的「一人一票」簡單直選。

  在普選已成民主選舉的主要特徵時,這兩種機制主要區別就體現在提名權上。西方發達地區首長提名制雖千差萬別,然而其宗旨必然是要貫徹「各界權益均衡」的原則。而「泛民」強求的「公民提名」,若實施的話,勢冲擊「各界權益均衡」的社會運行基礎。這由本港立法會選舉已可見一斑。設立功能組別議員正是體現「各界權益均衡」的政制原則,由於本港民主進程過速,地區直選議員數量上升,功能組別議員比例下降,直接后果就是目前立法會議事效率大幅下降,削弱港府施政效率,遲滯本港發展速度。若無功能組別議員竭力維持,本港施政有全面癱瘓之虞。

  其次是憲政問題。按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規定,本港是直轄於中央政府的中國特區,港府是地方政府,雖在經濟方面擁有高度自治,然而必須效忠中央政府,配合國家整體發展。因此,普選產生的特首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以確保不會破壞兩地合作日益密切的整體發展規律,以確保本港直轄於中央的憲政地位不受威脅。

  然而,由於基本法「23條立法」遲遲真空,令具顛覆性質的反對派得以公開參政、參選,理論上存在勝出特首普選、動搖本港法定憲政地位的可能性。這是目前本港政制深層次矛盾最主要的根源,亦是社會受困泛政治化、步向混亂化的根源。

  民主進程受阻亦有積極一面,兩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有機會理順本港選舉制度,消除隱患。民主進程并不是越激進越好,唯有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民主機制才是最好的民主,才是真民主。因此如何加強貫徹立法會和特首選舉中「各界權益均衡」的政制原則,讓社會運行恢復正常,甚至比普選何時實現更為重要。立法會及特首選委會,或將來普選特首的提委會組成中,直選議席比例須控制在確保「各界權益均衡」的大前提之下,而非越多越好。及早完成「23條立法」,或以成法暫時填補本港保障國家安全的法治真空,將禍港反中政治勢力驅離政壇,才能由根源消除本港泛政治化的惡劣趨勢。消除重大政制隱患之后,普選時機方臻成熟。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