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新西蘭乳業生態反恐 算不算小題大做

2015-03-13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張志偉

  兩年前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剛過,新西蘭乳業近日又遇到麻煩。

  根據新西蘭主管食品安全的初級產業部介紹,去年11月,新西蘭農民聯合會和恒天然集團曾收到匿名信,信件威脅稱,如果政府在今年3月底之前不停止使用1080殺蟲劑防治病蟲害,嬰幼兒及其他奶粉就會受到該殺蟲劑的污染。

  看似一場無厘頭鬧劇,新西蘭政府則將其上升到“生態恐怖主義”的高度。據悉,當地警方已經組建了調查隊,并于今年2月份告知了全球貿易伙伴。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奶粉105萬噸,有專家估計,其中80%來自新西蘭。正因為如此,國內乳業上下游這兩天都在關注新西蘭“反恐”進展。“目前來看這場風波應該很快就過去,國內對新西蘭原料奶粉有進口的乳制品加工企業,也不會因此受到太多影響。”一位乳企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鬧劇”為何上演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西蘭南島草原上的一頭牛,甩一甩尾巴,萬里之外、過度依賴該國原料粉的乳業市場都受到驚擾。

  一些消費者和業內人士對此評論稱,“新西蘭政府未免小題大做了吧。”但很少有人進一步關心:以乳制品的品質聞名全球的新西蘭,為何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每次風波面前,都如此“膽小如鼠”?

  從經濟角度來說,乳制品產業被稱為新西蘭的“白金產業”,千家萬戶奶農的利益經不起一絲馬虎。數據顯示,新西蘭2013年總人口447萬,而牛、羊的數量均超過總人口。

  此次收到威脅匿名信的恒天然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貿易商,由10721戶奶農組成的合作社,為全球超過140個市場提供以原料粉為主的乳制品。恒天然的一舉一動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該公司在全球乳業中難以撼動的市場地位。

  根據恒天然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該公司是世界第一大乳制品出口商,全年出口各類乳品396萬噸;是全球第二大收奶乳企,每年加工的牛奶超過220億升;占據著三分之一的全球乳品貿易份額;同時也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西蘭外匯收入。

  正是因為乳制品產業的重要性,以及與國際市場的高度關聯,新西蘭政府才不敢有任何松懈。“如果發生事故,將會演變成全球性災難,而這是新西蘭不能承受的。”一位國內乳企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分析稱,但目前來看,這只是一個突發事件,是否成為事實還有待觀察。

  新西蘭警察署副署長麥克·克萊曼特表示,盡管這個威脅可能是個惡作劇,但是當局必須嚴肅對待。目前警方正就事件展開調查,懷疑威脅信出自一人之手,并呼吁寫信人要意識到這一行為已構成刑事犯罪,呼吁其早日自首。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部長則將此次匿名信事件形容為“生態恐怖主義”。

  從生態環境角度講,這場對1080殺蟲劑的抗議,在號稱全球最后一塊凈土的新西蘭,可不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

  據悉,“1080”農藥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被新西蘭使用,主要針對鼠類,而它是新西蘭目前唯一獲得許可可以空投的殺蟲劑,其爭議之處是鹿、狗對它特別敏感,曾經有狗因為誤食而死亡的報道。

  本報記者2014年11月底曾隨團前往新西蘭走訪,從北島到南島,道路兩邊多是綠油油的草原,牛羊成群,幾維鳥等各種鳥類活躍于公園草地。據當地導游介紹,新西蘭基本沒有重工業,一艘往返湖面的郵輪成為當地最大的污染源。

  就是在這樣風景如畫的國度,外人很難了解極其脆弱的生物鏈。地處偏遠的南半球一隅的新西蘭,原本沒有任何大型猛獸,直至歐洲殖民者帶著“貓”登陸后,貓就成為當地稱霸一方的“猛獸”,不會飛的幾維鳥和其他鳥類受到威脅,新西蘭也因此出現過“貓權”和“鳥權”的爭論。

  新西蘭國土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優越的自然環境是該國的財富。此次針對殺蟲劑的抗議,也反映了當地人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

  危機處理的門道

  國家質檢總局3月10日發布消息稱,中方已經采取措施,對新西蘭輸華乳粉要求每一批都需附有新西蘭官方出具的不含氟乙酸鈉證明,和進口商提供的不含氟乙酸鈉的檢測報告,要求經銷商在銷售配方乳粉前進行逐罐檢查,確保包裝完好。

  此外,國家質檢總局已要求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對新西蘭輸華配方乳粉實施批批抽樣檢測,對原料乳粉,進行抽檢。

  “逐罐檢查”,“批批檢測”,可見國家質檢總局對此高度重視。所幸的是,目前我國尚未接報中國境內有奶粉中毒案件。

  根據農業部方面日前披露的數據,2014年我國從國際市場上進口了105萬噸奶粉,增長幅度達到了6.5%。多位乳業專家向筆者估計,約80%的進口奶粉來自新西蘭,而這也是此次匿名信擾動中國乳業的原因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一年零七個月前,國內乳業市場曾因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深受影響。雖然后來調查結果顯示是手電筒鏡片掉進工廠機器的緣故,但該事件也反映了恒天然在食品安全風險管控上存在的漏洞。

  這份長達107頁的報告追本溯源至2012年2月1日,報告認為恒天然從生產、檢測到應對等,都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恒天然擁有強大的食品安全文化,這一事件可能不會發生。”報告指出,恒天然2013年7月24日組成一個重大事件團隊,仍未通知初級產業部和客戶有一個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

  有乳業咨詢專家對此分析稱,誰也不可能保證企業永遠不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奶粉行業,產業鏈條太長,從牧場到餐桌,每個環節都要高度重視,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問題。一個敢于自曝問題的企業,比一個被消費者曝出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的企業,更值得信任。

  或許是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不難發現,此次在去年11月收到匿名信后,經過自身調查和評估,三個月后開始通知貿易伙伴,隨后向媒體告知這件事。

  “無論是利益權衡后的選擇,還是道德約束的自律,最后還是主動向外界傳達了事件處于可控的信息。”上述專家表示,從危機處理的角度講,藏著捂著是不明智的,一旦被媒體或第三方曝光,后果更加可怕。

  在東方艾格乳業首席分析師陳渝看來,恒天然此次危機處理仍不夠老練,“食品領域因為產業鏈很長,所以想做到沒有負面是很難的,但有些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平息事件,其間既體現了企業的真誠,又有效避免了事態惡化。”當然,此次風波也不排除立場不同各方的炒作和推波助瀾。

  此外,也有乳業人士建議已經或正在新西蘭布局奶源的乳企,沒有百分百絕對的安全。如果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該也要加強在新西蘭以外的歐洲、美國等地布局,這樣一旦某個局部出現問題,其他地區也可以做個補充。

  同時,該人士還稱,隨著國家對自建奶源的倡導,以及國內外資本紛紛進入奶源養殖業,中國本土大中型牧場和養殖小區的原奶品質也得到大幅提升,而這在發展低溫巴氏奶方面的資源優勢,是海外奶源無法達到的。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