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須補道德課

2015-03-17
来源:香港商報

  亞洲兒童教育協會主席 梁思韻

  對於上周大批激進人士衝擊內地遊客,全城憤怒。從畫面看來,這些人大多是年輕一輩。有年輕人指罵婦孺,對老人家動粗。

  隨後,有青年道歉,理由是錯罵婦人,以為她是來「搶」香港資源的人。懂得反省是好事,誰都有少年輕狂的時候,然而我們細心一想,該青年只是對罵錯對象道歉,但從道德層面,他仍不知錯在哪裏,是不是如果該名婦人攜帶的不是小朋友課本而是奶粉,青年就可以當面指罵?本是同根生,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兄弟,兄弟之間有什麼仇恨呢?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沒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人與禽獸又有何分別呢?

  做好青少年的品德教育

  人一生必定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面對難題,人總要作決定,而作決定往往是現實與道德對決。看到解款車馬路跌錢,你會拾遺不報還是拾金不昧?在港鐵,你會讓座給老人家還是繼續低頭玩手機?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柯爾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道德認知發展論中,人類道德發展健全,需要靠自身作出道德判斷和提出道德原則能力,而非單靠別人的道德規範,而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從以上道德認知發展論,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啟示:

  其一,年輕人出現激進和傷害別人的行為,明顯是道德認知發展未成熟;

  其二,教育工作者應利用社會衝突事件,與學生深入討論,從而促進學生道德判斷發展;其三,對下一代的道德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任何人都責無旁貸。

  貝多芬說過:「請把『德性』教育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面對今天香港年輕人的種種過激言行,有人會責怪學校在品德教育上的缺失,然後又會扣上「學校過分重視應試教育,以致忽略了品德教育」等等的帽子。誠然,當前的情況學校是有責任的,但光埋怨學校也沒有用,我們應關心為什麼學校在品德教育會有所缺失?到底學校進行品德教育之時,會面臨什麼困難?大家首先要明白,品德的培養是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單單透過課堂講授來達致,而是要透過現實生活的處境來讓學生親身理解、感受。我個人認為,為年輕人品德教育把守第一關,在最前線的不是學校、老師,而是家庭、父母,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父母,我們應好好反思一下,對下一代的家庭教育、道德教育有何缺失,才導致今天的局面。如何促進家校合作,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是現時首要處理的議題。

  早前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也提到香港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做好本份的人。今天香港社會需要我們每一位市民踏踏實實,盡好公民責任,扶正歪風,弘揚正確道德觀。以身作則,為下一代樹立正確榜樣,關心別人,才能讓香港恢復昔日的和諧社會。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