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環保宣戰 市場機制須完善

2015-03-17
来源:香港商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而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亦表態,「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如此種種,可見本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

  今年的經濟指標是增長7%,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大好時機,在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攻堅戰的同時,如何用改革激發市場的活力、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關鍵。

  環保產業迎來新契機

  兩會期間,涉及環保領域的熱點事件不斷,政府工作報告和環保部部長新聞發布會最為引人關注。「環保產業是新興的支柱產業」、「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等提法,進一步提高了環境保護在「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內的重要地位。

  從本屆政府對於環境工作歷次表態來看,其對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改革和治理力度都是空前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新《環保法》的實施等,都顯示出了本屆政府對於治理環境的決心。而環境的治理,離不開環保產業的參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環保產業建設成新興支柱型產業,這將為相關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的環境保護也進入了新的階段。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案》,新法已經於2015年1月1日起實施。至此,這部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這部被外界譽為「長了牙」的新環境保護法,勢必會對中國的環保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經濟增速放緩,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費增速也將隨之下降,污染排放疊加將進入平台期。在此背景下,中國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用嚴格環境標準的手段,控制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并加大對產業的治理力度,為環境治理創造條件,也給環保產業發展帶來空間。而過去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全面減速,亦會更多地轉向環境建設領域。

  另外,社會公眾對環境的支付意願顯著提升,環境產品因其稀缺性從無價到有價、從低價到高價,從而刺激社會資本的進入,整個環境投資將明顯加大。這些都是環保產業面臨的有利條件。

  亟待營造健康市場環境

  但自2013年8月,國務院首次明確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來,時至今日,環保產業離成為支柱產業還差很遠。環保產業需要真正形成一個健康的、開放的、充分競爭的、充滿活力的市場。

  多年來,內地在進行環境治理時總會遇到一條難以觸碰的敏感神經——經濟與環保之間的博弈。穩增長、保就業等國家發展的硬指標一直在制約著中國的環境治理。

  發展經濟與治理環境是否相互矛盾?穩增長、保就業能否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正在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也應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值此之際,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力。

  環保產業作為國家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已出台的各項產業政策應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實,并進一步探討、研究、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將環保產業真正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但目前環保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還僅停留在口號上,缺乏很多真正有利的支撐政策。

  作為支柱產業,首先要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其次要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對解決社會就業、對稅收等方面都要有較大的貢獻。近期,外界一直在熱炒環保產業,但是投資者的反應并不像預期那樣積極主動,產業集中度尚且不夠,說明這個行業還存在問題。環保行業不缺技術,也不缺人才,實際上缺乏的是一個理性的市場需求和市場環境。環保標準提高,環保執法真正嚴格,才能喚醒環保市場的剛性需求。

  環保產業在內地目前并未強大起來,在於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健康的、開放的、充分競爭的、充滿活力的市場。在這一點上,要從機制上來突破,人們期待著那部「長了牙」的法律能將「牙齒」真正咬住環境治理,如此則不僅能使天藍水清,亦將使得環保市場更加開闊。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