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進口車“史上最嚴峻” 平行進口沒那么火

2015-03-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年來,第一次出現進口車的供給和需求雙降。1-2月,進口車不論是渠道供給,還是海關進口量,都出現明顯下滑,整體市場降幅達19%。

  今年,進口車的庫存深度比2012年還要高,預計調整時間比當時的6-9個月還要長。所以,2015年應該是名副其實的進口車庫存調整年,可能會有貫穿全年的‘去庫存’,這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話題。

  1月,平行進口的數據,即海關進口的數據占比也呈現下滑趨勢。“價格差不多,你就不具備平行進口的優勢,所以從平行進口數量和規模來看,今年不會比去年高”,王存表示。

  2015年進口車市場面臨巨大挑戰,據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高級經理王存分析:目前市場面臨的局面,“是曆史上最嚴峻的一個時刻”。1-2月進口車不論是渠道供給,還是海關進口量,都出現明顯下滑。

  “這是我進入汽車行業超過十年以來第一次看到,即供給和需求雙降”,本周,王存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2012年曾經出現過供給在六個月內大概超過20%的下滑,但是當時的需求基本相對穩定。目前出現的市場困局,需要跨國公司有更多的提示和了解,並通過調整供給,使之更加平衡。

 

  從數據上來看,1月銷售端顯示,同比下滑超過20%;2月因為春節長假因素,銷量也未能恢複。但與去年春節相比,今年的下滑幅度更大。1-2月,整體市場下滑19%。“這個幅度相當之大”,王存認為。

  從供給角度來看,海關進口量1月下滑13%,2月最終的數據還沒出來,大概是六萬輛左右,相比去年八萬多輛,同比下降超過20%。目前來看,仍需市場結構調整,但短期內很難見到成效。“從2012年的曆史經驗來看,高供給帶來的庫存消化可能需要6-9個月,而今年的庫存深度比2012年還要高,所以預計調整比這個時間還要長。”王存說,“所以,今年應該是名副其實的進口車庫存調整年,可能會貫穿全年的‘去庫存’,這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話題。”

  從需求來看,面臨整個經濟增速的放緩,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GDP保持在7%的增速水平已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對於實體經濟而言,特別是做企業的會發現,經濟比較困難,高檔車的市場需求會受到比較明顯的影響。“如果二季度會有一個複蘇,我覺得就已經算是比較好的轉變了”

  談及目前最為火熱的“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話題,王存表示:不論媒體的曝光量,還是專家的說法都比較多,也很熱門,但“要冷靜地看待”。通過1月平行進口的數據看,即海關進口的數據,其占比也呈現下滑趨勢。

  “去年十萬輛平行進口規模,相比去年140萬輛進口車,大概占百分之七點的比重,而且車源也在逐漸受到控制。因為跨國公司了解到平行進口‘陽光化’之後,都采取跨國或者每個國家區域市場的管控,這對平行進口也會有些影響。”王存說。

  談及平行進口的問題,他認為,一方面是品牌管理辦法在調整中,另一方面從美國或者主要的周邊國家的進口,如果是注冊車,不准在中國市場銷售。1月,日系品牌從中東進口的車,所占份額已經超過80%,所以影響美規車進口量,近期等政策落地後才會有一個恢複。

  “即使豐田可能是平行進口的主力,但要注意,普拉多2700已經確定要國產,三月上市,定價也比較低,入門的手動擋車型可能在36萬元,自動擋中配車型大約38萬元,最高配的預計42萬元,基本和平行進口的價格差不多。”王存說,“價格差不多,你就不具備平行進口的優勢,所以從平行進口數量和規模來看,今年不會比去年高。”

  自貿區公布的17家試點企業,真正從掌握車源來看,可能只有一家天津的貿易公司,其他企業更多是新進入者,無論在銷售商,還是在分銷商資源上,對整個鏈條“是沒有經驗的”。

  “自貿區這塊市場,看起來很熱,但2015年平行進口量一旦掉下來,大家都要損失,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平行進口車也沒有那么火熱。”王存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春棉)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