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售後服務六重貓膩 4S店自掘墳墓

2015-03-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隱藏在4S店售後市場的貓膩,成為今年“3·15”期間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實際上4S店已經開始為它這些不負責的行為買單。

  一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4S店存在的這些貓膩正在加速消費者離開,這也是目前眾多汽車後市場創業者被資本市場廣泛看好的前提。

  六大貓膩

  除了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73%的4S店普遍存在“小病大修謀求暴利”的現象,此前,央視也曾曝光了中國汽車4S店的三項潛規則——加價、加裝和壟斷。

  近期廣東省消委會調查發現4S店在收費、服務等方面主要存在的六大貓膩。即服務時間長、工時費貴,巧立名目增收費項目,添加機油會普遍過量,用“山寨”配件,難自由選擇機油品牌,收費憑店員隨意開價。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今年一季度的調查中也發現,上述六大貓膩其實並不只存在於廣東省,這個行業一直就存在潛規則。除此之外,某些4S店還存在故意毀損或偷換車輛配件以獲取高額利潤的現象。

  一位蘇州的消費者就表示,他所購買的凱迪拉克XTS豪華版轎車,就是在4S店維修過程中被偷偷換成了低配部件,從而造成了諸多問題。“2013年12月6日,我在蘇州凱迪拉克4S店買了一輛凱迪拉克XTS豪華版汽車,在2014年11月30日左右在這家4S店做了一次劃痕的噴漆後(包括右前門)。接著右後視鏡就不能電動折疊了。2015年2月份我去該4S店做保養時讓他們幫我檢查一下右後視鏡的問題,檢查結果讓我很是詫異,居然是我的右後視鏡的線束變成低配的線束,導致不能電動折疊了。”

  而實際上,這位消費者從來沒有選擇在外面為愛車做過保養和維修,“都是在蘇州做的,使用期間所有的保養、維修均是在這家4S店做的,車子也從未借給別人開過。”

  4S已成明日黃花?

  受4S店服務貓膩行為直接牽連的東風日產和上海大眾當天晚間就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常重視,並已啟動對此事的調查。保護消費者權益和提升客戶滿意度一直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將對服務流程進一步加強監督和管理。”

  但實際上,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競爭越來越嚴重,經銷商在新車銷售利潤不斷下滑甚至為零的當下,已將售後利潤作為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利潤指標考核越來越苛刻。

  為了完成每月下達的經營指標,各4S店才會有如此多巧立名目的項目和不規范的操作。而這些貓膩的出現也造成了4S店客戶的加快流失。

  路邊連鎖店、互聯網創業公司也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推出了諸多的創業好項目,如9元免費保養、會養車、養車無憂等,二手車方面也出現了像優信拍這樣的B2B拍賣平台、人人車、好車無憂這樣的C2C交易平台。

  盡管4S店在做好上述售後服務項目時具備了天然的優勢,但在眾多創業公司和投資者眼中,4S店已經成為明日黃花。

  以二手車領域的C2C創業公司為例,好車無憂CEO彭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曾明確表示,在其平台上成交的二手車價格要比4S店的置換價格至少高10%。

  但實際上,如果4S店適當采用B2B的拍賣工具、清除內部的不透明交易,再加上上遊汽車企業的置換補貼,4S店在二手車交易方面完全可以給出消費者更高的收購價格。

  “但現實是很骨感的”,一位某合資汽車品牌從事二手車工作的職業經理人卻如此告訴本報記者,“幾乎所有的4S店都在強調二手車的重要性,但好的商務政策根本推行不起來。一個4S店從銷售顧問、二手車服務經理到銷售總監、4S店總經理幾乎都從二手車的交易中獲得灰色收入。而從去年開始的反壟斷調查,也讓汽車企業對經銷商的一些行為失去了管控手段。”

  “4S店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自我革命才行。”一位曾在北京某經銷商擔任售後服務總監、現已轉身投資領域的人士在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交流時表達了如上觀點。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