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政改最後努力如何走下去

2015-03-19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周八駿

  由於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以集體綑綁方式發表聲明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取消4月初訪港以及原定與反對派議員在香港會晤的安排。特區政府有關人士表示可惜,希望反對派不要再設置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話的障礙。

  溫和泛民 不服831決定

  坦率地說,在今年6月底立法會必須表決關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府議案前,不可能通過上述對話以爭取至少4名反對派議員「轉軚」。

  政治上「一天固然太長」,但是,終歸有其內在邏輯。反對派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話成效多大,不是取決於某些人期望,而是取決於有關各方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

  毋須諱言,特區政府有關人士在近兩年政改諮詢過程中,基本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卻也力求在本地兩大對立政治陣營之間保持「公允」。這就決定了他們希望推動反對派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話,固然便於雙方直接交換意見,也不無他們本身避免同反對派激烈交鋒的打算。

  其實,中央有關部門與反對派的溝通渠道是一直存在着的。即使沒有私下交流,雙方公開表述的立場和觀點也足以讓雙方不至於產生誤會。過去一年,圍繞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問題,雙方有過幾次為社會各界所知悉的對話。坦率地說,都是着眼於群眾。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向香港社會各界昭示,願意引導和爭取反對派回到「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立場上來。反對派既有避免與中央決裂的考慮,更重要的是,爭取香港的「中間群眾」,爭取選票。

  2010年6月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與當時民主黨主流代表的對話,誠然產生「山重水復」的效果,其實,之前已露重要線索——是年春季,民主黨團結若干反對派小團體形成「溫和反對派」,同公民黨和社民連結盟的「激進反對派」在「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上分手。可以說,沒有「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分裂,不會有「溫和反對派」在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上的實質「轉軚」。

  而今,雖然個別「泛民主派」議員在語言上表現得「溫和」,但是,在對待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未能同反對派劃出區別。

  「轉軚」條件 不切實際

  「奇迹」會在未來兩三個月出現嗎?答案取決於若干被認為可能「轉軚」的反對派議員所期待的能否落實。

  他們期待中央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做修訂,或者降低提名委員會決定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出閘」門檻;或者承諾2022年提名委員會組成和提名程序做重大修訂,甚至還要求中央承諾2020年第七屆立法會取消功能界別。

  前一類修正是欲反對派贏得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不可能為中央所接受。後一類修正是以反對派贏得2020年立法會選舉和2022年行政長官普選來交換2017年「袋住先」,似乎「溫和」,卻是以「綿裏藏針」的手法企圖全面動搖中央對特區的憲制權責,而且,公然違反《基本法》關於特區政制發展的原則性和程序性規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必須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循序漸進原則,經歷「五步曲」。2020年立法會和2022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不屬於當前政改範疇,中央怎麼可能輕率地做具體承諾?

  有一種觀點:2017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需要中央和反對派各退一步。的確,2010年6月,中央和「溫和反對派」都做了讓步,使關於2012年兩個產生辦法的爭議「峰迴路轉」。問題是,關於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新增區議會界別5個議席產生辦法,不改變中央與特區關係;而普選之爭關乎香港是繼續直轄於中央抑或蛻變為獨立政治實體。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不可動搖。

  切實準備應對政改破裂

  明乎此,就明白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不能寄希望若干反對派議員「轉軚」,而是必須全力宣傳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

  一些所謂「建制派」人士往往以「不偏不倚」面目出現,就政改問題發表模棱兩可的觀點,實質是在政治觀念和情感上認同反對派。行政長官和政改諮詢專責小組應當洞悉政治形勢,切實準備應對政改破裂。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