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劉勝軍:互聯網金融銳不可擋

2015-03-26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本刊記者 張立

  導語:2013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不僅成為熱度最高的熱門話題,社會各界對此亦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支付寶、網貸(P2P)、眾籌和余額寶等名目繁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或產品,更給人們以紛繁多樣的思維衝擊和目不暇接的視覺衝擊。分析人士認為,有別於銀行主導的間接金融模式和金融市場主導的直接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似乎正在開闢第三種金融發展模式,中國金融體系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的“顛覆”。

  互聯網金融不僅是對金融的顛覆,也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態。中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與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導致中國互聯網金融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這不得不讓人想起2008年馬雲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種顛覆似乎就在不久的將來。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定位不同,兩者之間是互補的關係,不存在顛覆不顛覆的問題。

  在年初召開的2015金融業改革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呼籲,互聯網金融是推進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希望監管部門不要打壓,相反應該給傳統金融機構鬆綁,鼓勵大家一起去創新、競爭。

  傳統金融風險與日俱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經濟發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套從外部植入實體經濟部門的金融體系。這種外植型金融體系,一方面以銀行業的間接金融為主體,通過銀行存貸款的再創造貨幣機制,保障經濟運行中所需的巨額資金供給,支持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以最低廉的利率吸收存款資金和相對昂貴的利率貸放資金,保障銀行業獲得穩定的賣方壟斷利潤。同時,以現有分業監管模式下的機構監管為重心,嚴重限制實體經濟部門內部金融活動的展開,將實體企業多維一體的市場活動分切為若干個碎片,給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留下一系列嚴重隱患。

  “當前中國金融問題可用一句話進行概括,那就是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的管死了。”劉勝軍在論壇中強調,該管的就是貨幣總量,貨幣總量如果管不住,要麼發生資產泡沫,要麼發生通貨膨脹。不該管的是微觀融資行為,如企業發行股票(IPO),這本身就是投資人和企業之間的一種微觀交易,與證監會關係不大,但它卻要進行審核。這些問題導致了金融體系出現諸多弊端,如貨幣超發、房地產價格泡沫、投資過度、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實體經濟無法融資、企業資金鍊斷裂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數據顯示,2009年和2013年,中國的無效投資佔到總投資的5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同時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數字。為什麼無效投資這麼多?劉勝軍回答是,金融體系沒有市場化,金融不能引導資金有效配置。今天的金融體系已經變得不可持續,如果沒有互聯網金融,中國金融體係將會變得更糟。

  對於中國金融改革為何勢在必行,劉勝軍列舉了四個原因:一是融資難和融資貴;二是價格槓桿失靈;三是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四是金融風險越來越大。

  倒逼金融改革勢在必行

  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與盈利方式,互聯網金融給予原本安於一隅的傳統金融業一記重拳,此舉徹底喚醒了傳統金融業。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猶如沙丁魚群中突然出現的飢餓鯰魚,攪動並倒逼金融業的轉型與改革,而它的創新因素則能帶動金融業未來的發展。

  從理論上講,中國傳統金融業亦可走“直面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利用新技術成長為更大、更強的企業,演化出更有效率的金融市場”這樣一條新路。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做了全面詮釋,報告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大概也隱含了利用互聯網金融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深意。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這麼重要?劉勝軍認為,中國金融改革不能依靠“一行三會”,因為從利益主體來講,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一行三會”的領導均來自國內大銀行的董事長。此外,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也不願意放棄大量審批權,所以監管部門是沒有足夠動力推動改革。在這種情況下,依靠互聯網金融的力量來倒逼改革就是李克強總理改革策略的重中之重,為打破國有金融壟斷提供一個試驗窗口。

  在劉勝軍看來,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將會顛覆金融業版圖。騰訊QQ擁有8億活躍用戶,試問中國哪一家銀行擁有8億客戶呢?阿里巴巴擁有超過2億活躍用戶,但在中國境內超過2億客戶的銀行卻不多。現階段,互聯網金融與銀行具有互補性,未來可能會正面競爭。此外,互聯網金融還將推動金融混業經營。對於用戶來講,只要有一個入口,就可買到所有的金融服務產品,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至於金融風險如何防範,則是監管部門需要面對的問題。

  金融監管須與時俱進

  各國金融市場發展差異之大,這與各國的監管體制不無關係。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終究要碰到監管這面牆。倘若監管體制不改變,互聯網金融最終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倒逼金融改革的願望也將落空。金融改革是系統性改革,牽一髮發而動全身,一點一點推進的空間不大,很快就會碰上體制和監管的瓶頸。

  比如,餘額寶等“寶寶”類產品的快速發展,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成立於2013年6月的餘額寶在短短半年時間便達到5000多億用戶的規模,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募基金。然而,細心的觀察者會注意到,餘額寶其實是繞開傳統銀行業的監管,做了一個搬運工的工作。它把居民儲蓄從年利息只有0.35%的活期存款賬戶搬運到利息達到6%以上的貨幣市場,利用的是巨大的利差導致的套利空間。活期存款是銀行成本最低的資金來源,這種做法必將對傳統銀行造成巨大的壓力。

  劉勝軍就如何開展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我們對於互聯網金融發展應該持積極態度,特別是監管部門,一定要把互聯網金融當成推動金融改革的正能量。

  第二,開展互聯網金融監管是大勢所趨,但監管須避免成為大型金融機構的利益代言人。監管部門的出發點應該是保護公平競爭,而不能以風險為藉口進行打壓。

  第三,互聯網金融是個新領域,未來也將發生新變化。對於這個領域,比較好的監管模式就是底線監管、負面清單監管、透明度監管。

  第四,監管部門不僅要監管,也要解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瓶頸,如徵信問題。

  最後,金融監管須與時俱進。互聯網金融將給中國金融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其中一點就是混業經營。在中國,混業經營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一行三會”就是一個典型分業監管的框架。如果中國金融實現混業,金融監管卻還停留在分業階段,那麼中國金融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美國,美國的金融衍生產品為什麼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製造了那麼多麻煩?很簡單,因為美國沒有人管金融衍生產品,這就是金融創新帶來的問題。如果一個創新沒有任何人監管,沒有透明度,最終有可能變成一個非常大的麻煩製造者。因此,對於互聯網金融,應該支持和鼓勵,但是監管也必須跟上。當然,這裏所提到的監管是善意的監管,而不是刻意的管制和打壓。

  劉勝軍: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證券報》、FT中文網、財新網、福布斯中文網等專欄作家。曾在2014年7月應邀出席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並做專題發言。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