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2015中國深化金融改革

2015-03-26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本刊記者 朱毛齋

  導語: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系框架,實現中國無金融危機的可持續增長,成為“新常態”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通貨緊縮苗頭顯現,2015年中國金融改革不斷加碼成為必然。

  中國人民銀行2月10日發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報告同時強調: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疏通傳導機制,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採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前,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亦??表示,2015年人民銀行將大力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切實防範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表示,2015年金融改革已放到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未來“新常態”的10年裡,要實現中國無金融危機的可持續增長,迫切需要加大金融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系框架。

  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通貨緊縮苗頭顯現的大環境下,中國2015金融改革將會不斷加碼。

  經濟下行增金融改革難度

  “全年央行貨幣政策工具供給基礎貨幣約2萬億元,同比多增2.1萬億元;外匯占款供給基礎貨幣約6400億元,同比少增2.1萬億元。”央行在《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2014年基礎貨幣供給渠道發生了變化,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取代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供給的主渠道。

  專家分析,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貨幣增速有所放緩,主要與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表外融資收縮、監管措施強化以及國際收支變化有關。 2014年基礎貨幣供給渠道發生了變化,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和其他流動性支持工具)取代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供給的主渠道。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較同期GDP增速高出4.8個百分點。考慮到2014年CPI仍有2%的正增長,M2增長與GDP增速保持這樣的差值,既能滿足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又能有效降低通貨膨脹預期。一年來的經濟運行也表明,這一穩健貨幣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指出,2015年,中國需求總體偏弱,通縮預期上升,經濟運行面臨著較大壓力。

  國家統計局2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0.8,創下五年新低;生產價格指數(PPI)下降4.3,亦是過去35個月的最低。這意味著,進入局部通縮成為2015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應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也成為中國貨幣政策今後的主要著力點。為此,中國央行在最近三個月內先後採取了降息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措施,並且通過市場操作釋放更多流動性。不少專家也預計,中國經濟局部通縮風險加大了後市的貨幣政策放鬆的可能性,降準與降息措施將會繼續推出。

  縱觀中國30多年來經濟改革的操作過程,出臺重大改革舉措一般是在經濟發展勢頭比較好的年頭。但一些宏觀決策部門負責官員和經濟學家近期不斷吹風,2015年中國金融改革力度將會加大,並會不斷推出新舉措。由此可見中國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2015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潘功勝說,2015年金融改革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三是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四是推動存款保險制度盡快出臺;五是落實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

  權威人士分析,經濟增速下行和局部通貨緊縮固然給金融改革的推行帶來困難,但中國經濟下行又是調整經濟結構的大好機遇,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應該大有作為。

  “目前我國結構調整壓力還很大,定向降準的實施,不是'大水漫灌',其主要目的還是希望金融資源進入實體經濟的薄弱環節,達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保持定力。” 2月5日,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針對央行實施的降準措施評價說,此次降準旨在發揮貨幣政策支農、支小的作用,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進行結構性資金注入,主要還是希望貨幣資金可以進入小微企業和“三農”,繼續發揮貨幣政策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中金證券2月10日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我們預計2015年央行會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結構性調整工具,可能還會推出更長期限的定向流動性投放工具,比如3-5年期的流動性投放,LLF等。”中金證券分析說,央行強調“繼續探索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機制和手段”,主要體現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與“結構引導”上。具體落實為:結合支小支農貸款投向、資本充足率高低、風險內控狀況、機構新設、區域發展等五大“元素”,合理確定並適時調整政策參數,更好地體現差別化和針對性,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的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料有新突破

  資料顯示,2014年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放寬,穩步發展同業存單,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和定價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外匯干預。多種信息表明,2015年,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專家分析,中國已進入新一輪降息週期,連續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匯率近期也連續貶值,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加。這些因素,也為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15年,我國將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潘功勝表示,在利率市場化方面,2015年將適時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和市場化定價範圍,加強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完善市場化利率體系和利率傳導機制。同時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增強中央銀行利率調控的能力和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上將繼續加大市場供求決定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

  “更加注重市場的作用,淡化行政干預是整個市場化改革當中最重要的環節。”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把兩種資金資源實現一種市場的整合和統一的價格機制,這樣將對與金融相關的各項市場化改革起到推動作用,包括人民幣國際化、資本的流動、信貸資金的定價,甚至是證券市場,都會因為兩項市場化改革獲得幫助。董登新表示,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只待最後的臨門一腳,也就是放開存款上限。同時還要形成新的存貸款基準利率機制,因為過去我國存貸款利率是由央行確定,未來則將由市場來決定,這將是2015年利率市場化最重要的任務。

  專家認為,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中的使用範圍,加快人民幣“走出去”的步伐,也是推進人民幣利率、匯率市場化的重要環節。

  “人民幣要走出去,必須有自己的清算體系。”2月1日下午,中國銀行資深研究員王永利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行的一個專題研討會上說,如果人民幣走出去,連自己的清算體係都沒有,這是非常可怕的。值得高興的是這引起了中國方方面面的高度關注,清算體系會推出來。王永利認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是人民幣走出去的一個新機遇。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完全有可能由這個開始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化全球化發展的新規則、新秩序、新結構。我一直認為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就不一樣了,而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投資。如果我們真的能把周邊的幾十個國家真正團結起來,形成一個自貿區,而且人民幣有一個好的流通,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出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2月12日在出席“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重大課題啟動會時表示,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將會實施。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已經過多年的醞釀、討論,《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已於2014年12月30日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潘功勝指出,自去年存款保險制度進行公開徵求意見後,大家提了一些意見,均比較認可。目前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實施的準備工作已經比較充分。

  潘功勝1月23日曾透露,《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已審議通過,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工作已經圓滿完成,制度出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在按照規定履行相關審批程序之後,存款保險制度將會付諸實施。

  今年1月8日至9日召開的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了2015年工作的主要任務,“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位列其中。種種跡象表明,存款保險制度今年很可能落實。

  根據徵求意見稿,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說,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

  潘功勝透露,存款保險的賠付限額達到50萬元,相當於中國人均GDP的12倍多,遠高於國際上2至5倍的平均水平。至於為何設置上限為50萬元,潘功勝稱,一方面考慮到要為絕大多數存款人提供保障,保證絕大多數存款人的信心和穩定;另一方面要考慮到防止道德風險,既包括存款機構的道德風險,也包括存款人的道德風險。據測算,這一限額能夠為全國99.6%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可能導致資金分散,對於可能存在風險的銀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考慮到風險儲戶存款的安全意識會傳導到銀行,銀行業的競爭將由拉存款轉向比拼服務和安全方面。黃震同時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和落實釋放了銀行可能會倒閉的信號,因此部分儲戶相比以往會更加傾向多元化的投資,所以將有更多的資金投向互聯網金融領域。

  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將全面鋪開

  2014年9月24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的通過,標誌著醞釀多年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

  據稱,農發行改革將重點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合理界定業務範圍,突出政策性功能定位,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對現有業務進行科學分類,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二是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按不同的資本充足率補充資本金,實施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審慎監管;建立消化政策性財務掛賬的新機制,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是藉鑒國外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通行做法,遵循現代公司制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四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實行差別化監管,完善績效考評機制。五是明確財稅、貨幣扶持政策,體現國家支持“三農”的政策意圖。六是修訂農發行章程,經國務院批準後作為外部監管和內部約束的依據等。

  按照央行2015年的工作安排,另外兩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將公佈機構改革方案。

  目前兩家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方案尚無具體細節,但農發行的改革方案也為它們提供了參照。 2014年4月2日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重點用於支持棚戶區改造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次日,國開行即宣布成立獨立的住宅金融事業部,住宅金融將成為國開行繼基礎設施、技術改造投資之後的重大投資領域。專家預計,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提速,國開行改革、轉型的重點將是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而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將通過改革和轉型,為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和全方位金融服務。

  多項金融創新業務將繼續深化

  專家預計,2015年,中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創新也將有諸多看點。

  首先是金融互聯網的創新將繼續深化。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產生,舊的監管一定是不適應的。監管部門一定要從總體的理念出發,要加強對新的商業模式的監管。

  許善達認為,現在寶類的盈利水平比較高,給儲戶回報水平比較高,在中國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的利率沒有市場化,存款的利率是法定的低利率,實際上活期存款對儲戶來說收益是負的,而馬雲他們把活期存款的碎片集中起來去做協議存儲,提高了存款利率,這個是馬雲他們的一個盈利點。二是吸收存款的方式。銀行吸收存款靠很多網點,馬雲通過互聯網金融吸收存款的效率,至少比相當一部分網點吸收存款的成本低,成本低就有新的盈利。

  許善達說,隨著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肯定會上升。如果各大銀行都放開利率,沒有政府法定的利率了,商業銀行絕對維持0.3、0.5的年利率,息差就會縮小,互聯網金融的利潤來源就會縮小。這個行業發展就需要再進一步深化商業模式創新,使得整個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這樣才能發展。

  其次是金融工具創新。央行在201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提到了2014年定向工具的使用情況,包括定向降準、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抵押補充貸款( PSL)、與SLF向接近的中期結構便利(MLF),以及調整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有關參數、再貸款等工具。 2015年,這些金融工具將繼續被使用。

  第三是金融產品創新。市場人士預計,2015年中國將繼續推出一批金融衍生產品交易。 2月9日,股票期權交易正式推出,A股市場波瀾不驚。一些商品的期貨交易也有望陸續推出,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作用。

  此外,在證券市場建設方面,首次公開募股(IPO)由目前的審批制轉向註冊制,也有可能在2015年取得實質性突破。

  目標:實現無金融危機可持續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當前和今後的金融改革,應當把握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係,未來10年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系框架,實現“無金融危機的增長”。為此,需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在深化金融改革過程中,堅??持改革和開放的方法論。第二,新的現代金融體系一定要服務於產業革命的完成。第三,做好“十三五”“十四五”以及10年以後的產業戰略安排,明確新常態下金融服務於什麼。

  陳雨露說,金融系統的穩定對減弱危機影響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國在加快推進金融改革的同時必須始終注意對金融開放程度的把握。陳雨露認為,從全局和長遠利益看,未來30年中國應把實現沒有金融危機的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目標。宏觀調控要始終把資產泡沫作為重要敵人進行治理;發揮會計制度的職能,允許會計制度在社會效益原則下校正泡沫帶來的失真。按照國際經驗,2016年可能是人民幣實現完全可兌換的最後期限,實行資本項目有限開放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組合是實現貨幣政策有效性最為合適的選擇。要控制金融開放的“度”,在提高名義金融開放度的同時控制實際金融開放度,金融不能開放太快。同時,他還指出,必須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才能化解潛在的金融不穩定因素。宏觀調控政策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要實現技術進步的跨越式發展。

  “這看上去好像是一個非常低的目標,但這中間的內涵要求極高。”陳雨露說,從歷史上看,所有實現崛起的國家都經歷過經濟和金融危機的洗禮,“跨過去的國家實現了崛起,沒有跨過的後來又淪為了二流、三流國家。”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