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卓軒報道:雨季來臨,本港將進入山泥傾瀉事故爆發的高峰期。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去年共接獲237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過去25年的平均每年300宗為低,亦是連續第6年錄得沒有因山泥傾瀉造成傷亡。署方又稱,自1977年推行的「防止山泥傾瀉計划」已將人造斜坡引起的山泥傾瀉風險降低75%,並於2010年起展開「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划」,期望將天然及人造斜坡構成的山泥傾瀉風險降至最低限度。
去年總雨量2638.3毫米偏高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就今年雨季前的斜坡安全舉行新聞簡報會。該署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歐陽仁生表示,署方去年接獲的山泥傾瀉事故當中,約八成發生在道路、建築物及停車場等設施,多宗嚴重山泥傾瀉事故都發生在4至5月的雨季,影響周邊道路設施。另外,去年全年總雨量為2638.3毫米,較1981至2010年氣候正常值多一成。
歐陽仁生續指,已完成的「防止山泥傾瀉計划」及2010年推行至今的「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划」,合共巩固了5250個政府人造斜坡,為5600個私人人造斜坡進行安全篩選,以及為80幅天然山坡進行風險緩減工程;不過,本港地形陡峭,超過60%土地位於天然山坡上,全港更有6萬個已登記的人造斜坡,要將山泥傾瀉的風險減至零是不可能。
防治計划料每年開支10億
因此,「防治計划」將繼續維持每年巩固150個政府人造斜坡,為30幅天然山坡進行風險緩減工程,以及為100個私人人造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的目標,料每年開支10億元。此外,署方亦會為4萬個政府斜坡進行定期檢查及維修,約每年開支9億元。
中西區干德道旁的一幅天然山坡經勘察後,被鑒定為有潛在危險,被署方納入「防治計划」,於2011年12月展開緩減工程。該工程耗資1.2億元,料今年第二季完工。土木工程拓展署署理總土力工程师(斜坡安全)楊暉介紹說,該工程包括在山坡腳下三處興建容量高達520立方米的混凝土泥石壩,於山坡上築起10排總長910米的柔性防護網,以及在多處安裝泥釘及加固孤石。她形容,泥石壩可阻截相當於4輛雙層巴士體積的泥石,而防護網則可承受相當於一架中型貨車以每小時100公里運行的動能。
政府斜坡已完成定期維修
雨季將至,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政府斜坡的定期維修工作,及通知有關業主立案法團及互助委員會做好維修工作。歐陽仁生呼籲,市民在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時,應盡量避免走進陡峭的山坡及駛經山區;如所住寮屋易受山泥傾瀉威脅,應撤離到安全的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