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香港觀鳥會昨日公布好消息,闊別香港26年的栗鳽(Japanese Night Heron(見圖),亦名栗頭虎斑鳽,學名Gorsachiusgoisagi)終於重現香港。上一次的紀錄已是1988年的事,最早紀錄可追溯至1972年,且每次紀錄都只有一只。
栗鳽全球數量少於2500只,分布非常狹窄,因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級別的鳥類。連同今次在內,香港僅有6個發現栗鳽的紀錄。
香港至今僅有6個紀錄
是次紀錄於去年12月於西貢發現,發現者並非資深的觀鳥者,而是兩名熱心的外籍居民Jake Skinner及Tina Eldridge,他們經過多日觀察及搜集資料核對後,確定是栗鳽後便立即通知觀鳥會,經由該會研究經理余日東前往西貢實地考察證實。余說,是次發現證明市民的參與是鳥類保育的重要夥伴。
余日東說,栗鳽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級別的雀鳥,主要是因為數量非常稀少,且數量正不斷減少。另一原因是其分布非常狹窄,主要於日本本州、九州和伊豆群島繁殖,台灣和韓國有零星的繁殖紀錄,越冬的地點主要在菲律賓和琉球群島,少數飛至印尼、汶萊和帛琉,遷徙時沿中國東部海岸線飛行,經過上海、福建和香港等地區,香港至今僅有6個紀錄。
他說,今次的紀錄不但罕有,該鳥的狀態亦非常健康,27年前發現的那一次,是在理工大學撞牆受傷被發現,幸好最後能夠治癒,並於大埔滘放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