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爾夫腐敗,絆倒在球杆上的“節操”
如果有哪項體育運動最易讓公眾聯想到“官商勾結、勾肩搭背”,那可能非“貴族運動”高爾夫莫屬。自從上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30多年來,高爾夫出現在新聞中,常伴有官員腐敗墮落、奢靡享樂的影子。3月31日,商務部合作司司長王沈陽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參加企業安排的打高爾夫球等活動,構成違紀,被中央紀委駐商務部紀檢組立案調查。之前,國家部委聯合公布了已取締的66家高爾夫球場名單。中央不遺餘力整治“球杆上的腐敗”從未停歇。為何小小一枚高爾夫球竟能撬動黨員幹部的黨規和法紀底線?
1、異化的運動
高爾夫本無罪,罪在附加在它身上的種種畸形利益訴求。
時值春日,草長鶯飛,又到了一年一度打高爾夫球的旺季,全國各地已蟄伏大半年的高爾夫球場也紛紛開始活躍起來。2014年,媒體曾報道陝西省國家級貧困縣柞水縣打著“盤龍植物觀賞苑”的招牌興建豪華高爾夫球場。而在兩次曝光後,這家高爾夫球場仍在火熱營業。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因為早在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出台《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2006年高爾夫球場更是被明確納入《禁止用地項目目錄》。面對媒體記者的追問,柞水縣發改委、國土資源局等主管部門則是互相推諉、三緘其口。
柞水縣並不是個例。一邊是十年來中央連發多道禁令,一邊卻是新建高爾夫球場春風吹又生。據報道,從2004年至2014年10年間,全國高爾夫球場的數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劇增了400多家。每年淨增球場數量近40家,僅2005年一年全國淨增球場數量就超過50家。即便2014年是清理整頓關鍵年份,全國依然有17家球場建成並開業。
一個標准的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超過1000畝,相當於近百個足球場。球場用地規模如此龐大,不僅蠶食了我國本已緊張的耕地面積,而且一年耗水量超過40萬立方米,維持日常運轉勢必會危及地下水安全,更不用說施用的化肥、農藥隨雨水極易汙染附近的水庫、河流。如此高昂的代價意味著僅有極少數區位能夠滿足修建標准,然而事實上高爾夫球場卻如雨後春筍般在我國遍地開花,甚至一些“老牌”貧困縣也來湊熱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沒提高多少,一個個“風光旖旎”的高爾夫球場卻拔地而起了。
與名煙名酒、豪車豪宅一樣,高爾夫運動成為商人“勾搭”官員的公關利器,高爾夫球場逐漸演變成政府官員和商人之間權錢交易的混濁場所。在一張張高爾夫俱樂部會員卡、一頂頂高爾夫協會頭銜、一項項高爾夫比賽獎項的糖衣炮彈下,曾經正氣凜然、勤勉為公的黨員領導幹部縱情聲色犬馬,甚至淪為不法商人攫取暴利的同謀者和保護傘。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原副主任廖小波貪汙受賄案發後,辦案人員在其家中發現多個高爾夫球賽比賽證書和獎杯。在庭審現場,其妻供述,為了在深圳某高爾夫球場辦球卡,廖小波甚至讓她向某集團董事長索賄;
海南省原副省長譚力在被中央紀委宣布調查前,還在外省由私營企業老板陪同打高爾夫球……
在一些國家資金、資源比較集中的大型央企,公款打高爾夫球的現象也是屢禁不止。2014年,中央首輪巡視,中糧集團被巡視組指出“公款支付打高爾夫球費用等奢侈浪費問題突出”;第三輪巡視,中國聯通、南航和中海運等3家央企被中央巡視組揪出“個別領導人員或用公款或接受供應商安排打高爾夫球”。
開在高爾夫上的腐敗之花,使得這項本應純粹的體育運動,逐漸異化成行賄受賄的工具和奢靡享樂的符號。一根球杆絆倒社稷股肱,一枚小球毀掉官員前途,背後是權力和利益相交織衍生的悲劇。
2、畸形的政商關系
權力充當了高爾夫球場野蠻生長的庇護者和幫凶。違建高爾夫球場屢禁不止,一方面是由於投資企業和個人無視國家法律法規,追逐不正當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和官員在項目審批上開綠燈、沒有及時依法制止違法違規項目的建設。
湖南省法學會廉政法學課題組組長鄧聯繁教授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政績觀錯位,搞形象工程,過於看重高爾夫球場伴隨的巨大投資、GDP以及所謂的‘城市品位’,主觀上縱容甚至暗中鼓勵土地開發商從事違規高爾夫球場的建設”。
違建高爾夫球場的“化險為夷”,同樣暴露出暗地裏的“權”“利”運作。相關監管部門和人員對明知是違規違法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檢查走走過場,處罰雷聲大雨點小,監管方和開發商“皆大歡喜”,而破壞的是當地的發展大局,損害的是黨紀國法的威嚴。
以高爾夫球為圓心畫出“官商利益圈”,高爾夫球場成為某些腐敗現象的衍生空間,以體育休閑為名暗藏利益輸送暗道,這種扭曲的政商關系對於政治生態的危害甚為深遠。
前有身陷醫藥系統腐敗窩案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司原司長郝和平,因癡迷打高爾夫球,與醫療器械商結成利益共同體,在攸關百姓生命安全的醫療器械問題上丟了底線,為唯利是圖的器械商大開綠燈;
今有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原主席、黨組書記楊躍國,在升任德宏州委常委後,熱衷於吃喝玩樂,愛和老板打高爾夫球,最終走上了腐敗的不歸路。
一枚小小的高爾夫球折射出官商勾肩搭背的“小圈子文化”。從十八大以來查辦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情況看,不少腐敗官員都與不良商人存在利益往來,甚至到了共生共榮共腐的地步。官商勾結的畸形政商關系不僅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也腐蝕了幹部,惡化了政治生態,敗壞了社會風氣。
3、堵住公權力濫用的缺口
整治“球杆上的腐敗”一直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反“四風”的重頭戲,從中央到地方一直致力於整頓違規高爾夫球場,加強對公職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的監管工作。
2014年7月以來,隨著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中央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全國掀起了一場高爾夫球場的整治運動。自2014年9月至年底,僅北京就至少關閉了12家高爾夫球場。
“違規高爾夫球場不能僅僅關停了事,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應更進一步找到責任的源頭。對違法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的投資企業和當事企業家給予相當程度的經濟處罰,還要對在違法違規建設過程中不負責任的職能部門和官員進行嚴厲問責。” 中國礦業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劉金程認為。
對於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堅決取締。而對官員出現頂風違紀打高爾夫球的作風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中央的“零容忍”態度一以貫之。多部門聯合清理違規高爾夫球場的雷霆行動中,王沈陽因為頂風違紀參加企業安排的打高爾夫活動被立案調查,即是很好的例證。紀檢監察機關一把戒尺量始終,高懸紀律審查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必將對心存幻想的官員形成強大震懾。
解決高爾夫球場反彈,還要從修正主政者的決策基准入手,建立有力的倒逼機制。在渴望政績形象的沖動下,地方官員兩眼只盯著GDP數字,追求粗放的經濟繁榮,才導致一個個違法的高爾夫球場在國家一陣陣喊打聲中,如春筍般冒出、生長、經營、壯大。主政者光榮升遷,卻留下一個泡沫破裂、經濟疲軟、環境破敗的爛攤子。要建立和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倒查機制,不管是任內還是離任,對於在審批高爾夫球場項目問題上失職、瀆職的政府官員一律嚴肅問責,從而倒逼官員恪盡職守、依法行政、科學施政。
嚴厲查處、嚴肅問責官員涉高爾夫腐敗問題固然能夠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但唯有從堵住公權力濫用缺口入手,使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讓“權”“利”交換無可乘之機,矯正畸形的政商關系,才能真正消除攀附於高爾夫運動之上的腐敗行為。
2014年底,廣東省紀委、監察廳印發了《關於嚴禁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的通知》,對嚴禁現職黨和國家工作人員違規打高爾夫球作出了規定;
今年2月份,海南省三亞市紀委《關於對公職人員打高爾夫球情況進行統計的通知》,對全市公職人員打高爾夫球情況進行專項調查統計……
各地各部門用一系列具體舉措,展示著防治高爾夫腐敗的決心。
劉金程認為,促使官員與高爾夫球保持“安全距離”,一方面需要加強調查的透明度,對官員公款消費和與不法商人存在的權錢交易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投訴和舉報機制,發動更廣泛的監督力量,使官員的任何違規行為都“無處可藏”。
“除了加強對權力的約束,細化官員在高爾夫領域的行為規范也很必要,明確官員在高爾夫領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應該怎么做,防止官員權力成為高爾夫球場的‘黑手’,實現‘高爾夫的歸高爾夫,權力的歸權力。’”鄧聯繁建議。
總而言之,治理高爾夫腐敗,不能止於高爾夫這項運動本身,否則只是揚湯止沸,沒過多久,權力的“興趣轉移”又會導致下一個“高爾夫”的出現,周而複始。關鍵是,要用清理這一契機,剝離滋生在高爾夫球上的種種畸形利益訴求,將官員手中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是題中應有之義。只有權力最終“安分守己”,不法商人才會不再“惦記”,以高爾夫為代表的一系列活動才能恢複純粹,政商關系才能真正回歸清明。
作者: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