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馬志剛:讓GDP核算真正披上“綠裝”

2015-04-09
来源:中國經濟網

  傳統GDP核算體系,不能反映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能反映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和自然資源的耗減折舊。將經濟發展與“綠色”掛鉤,將從改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上根治這些病癥。只有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給政績考核貼上“綠色化”標簽,經濟增長才不會以生態赤字為代價,各地才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

  環保部近日召開建立綠色GDP2.0核算體系專題會,重新啟動綠色GDP研究工作,并提出將在明年試點,引發各方關注。

  綠色GDP,是一個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后新創造的真實國民財富的總量核算指標,十多年前我國就開始了“1.0版”的研究。現在重啟相關工作,較之前條件更成熟、基礎更扎實、力度也更大,不僅要進行環境成本和容量核算,摸清環境“代價”和“家底”,還要進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開展生態績效評估,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都納入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重要導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出現了“唯GDP”的現象,將“官帽子”簡單地與經濟增速掛鉤。傳統GDP核算體系,不能反映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能反映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損失和自然資源的耗減折舊。以此論“英雄”,很容易造成增長有“水分”,付出較大環境代價。目前我們遇到的資源過度開發問題,“霧霾鎖城”問題,越來越多的土地、河流、空氣被污染問題,都與此密切相關。盡管近些年中央一再強調莫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比“高低”,但更多的實際情況卻是,不少地方領導很糾結:經濟增速上不去,用什么體現發展能力?會不會耽誤升遷?這些小算盤、小心思,導致一些地方在轉型發展中做“虛功”、喊口號。

  探索綠色GDP2.0,將經濟發展與“綠色”直接掛鉤,將從改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上根治這些病癥。生態保護做得好,整個GDP排位就會靠前,地方自然就不會為“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哪個更重要犯愁了。尤其是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的很多基礎條件都發生了重大趨勢性變化,傳統比較優勢和增長動力日漸式微,環境和生態的回旋余地越來越校只有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給政績考核貼上“綠色化”標簽,向綠色化要生產力,經濟增長才不會以生態赤字為代價,各地才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

  “綠色化”本身就是生產力。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把“綠色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部署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探索綠色GDP2.0,使GDP的核算真正披上“綠裝”,在制度建設與政策設計等方面做好研究與儲備工作,恰逢其時。

  使GDP核算真正披上“綠裝”,涉及面廣、難度大,除了需要加強技術攻關和統計工作外,還要加快破解制約“綠色化”的體制機制障礙。特別要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以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重大制度為突破口,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切實改變能源資源價格扭曲等突出問題,為探索綠色GDP2.0“開路”、“搭橋”。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