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四大行市值全球排名再提升

2015-04-10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瘋狂的牛市到來,以銀行業為代表的大象也開始起舞,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的全球市值排名便因此而得以提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按照全球最新市值排名,工行和建行的市值排名由2013年末的第三名和第五名,分別回升至第二名和第四名,農行由第八名回升至第六名,中行則由第九名升至第五名,大幅晉升四個位次。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盡管此前A股上市銀行均遭遇了“破凈”的尷尬,但隨著此輪牛市的啟動,A股銀行業等大盤藍籌的低估值均開始修復,并且不斷有利好政策刺激,暴漲的A股股價大大提升了銀行的市值。不過,由于各銀行“A+H”股本的差異以及股本規模的變化,又導致了各家銀行增幅不同的情景。

  2014年以來,上證綜指漲幅超過77%。伴隨著資金大量涌入,銀行股作為大盤藍籌股亦受到資金追捧。

  截至2015年3月31日,四大行A股漲幅平均接近50%。其中工行漲幅35.75%,建行和農行漲幅分別為47.34%、47.98%,中行的表現則更為強勢,漲幅達67.18%。

  與此同時,這四家銀行A股股價的強勁增幅也一掃其2013年末的“破凈”狀態。目前,建行市凈率最高,為1.10倍。中行則摘得四大行市盈率金牌,由2013年末的4.79倍增至7.11倍。

  對此,分析師認為,過去一段時期,中行股價漲幅顯著高于同業,其重要原因在于此前其股價估值中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顯著低于可比銀行,因而受到A股投資者的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投資者結構不同以及投資理念和方法的差異,這四家大行在香港上市的H股表現卻漲幅較小。2014年以來,它們H股股價平均增幅僅為11%左右。

  不過,隨著國內經濟增速趨緩、金融改革加速、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及互聯網金融沖擊等因素影響,中國銀行業傳統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從披露的2014年業績來看,這四大行去年的凈利潤增速均降至個位數,同時,進入2014年四季度,它們中有三家的營業收入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A+H”股本結構差異

  2014年12月25日,一則關于“建行總市值超越工行成為國內第一大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迅速轉發。當晚,工行在其官網發表聲明“辟謠”:工行和建行作為A+H結構的上市公司,其市值應該根據當日A股和H股股價和股份數分別計算后加總。實際上,當日工行市值約為2514億美元,比建行高出505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出現誤解的原因是計算者忽略了四大行“A+H”的股本結構,簡單地將A股股價乘以全部股份數。

  “這種股本結構性的差異也解釋了這四家大行在2014年以來為何市值增長幅度有所不同。”一位銀行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的強勁增長與H股市場的不溫不火,使H股占比超過96%的建行市值增長不足12%;而A股占比超過70%的工行、農行和中行這一數值則達到28%、40%和60%。

  可見,由上市歷史經歷不同形成的四大行A+H股權結構差別,帶來了四大行之間市值變化的較大差異。

  股本規模的變化

  2014年以來,農行和建行的股本規模一直沒有變化;中行和工行則由于可轉債轉成普通股,股本規模均有所擴大,直接提高了其市值水平。

  資料顯示,中行與工行于2010年分別發行了400億元和250億的A股可轉債,其絕大部分可轉債于過去4~5個月陸續轉為A股普通股,進一步增大了兩行的A股股本規模。

  數據顯示,因由可轉債發行,中行A股普通股增加約153億股,總市值增加約670億元人民幣;工行A股普通股增加約76億股,總市值增加約359億元人民幣。

  上述分析人士也認為,市值是衡量銀行規模和實力的重要指標,但并非是唯一指標。僅簡單根據四大行的市值回升來判斷行業的發展,或者是依據市值排名判斷孰優孰劣,是缺乏說服力的。

  銀行相關人士也表示:“我們需要關注銀行市值變化及其原因與市場意義,但更需關注國內銀行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應對市場變化與挑戰,推進自身戰略轉型,持續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實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