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前海听风录”之七

2015-04-10
来源:前海金融城邮报

 【前海听风录】之七
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前海能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


曾经参加过深圳第一个发展规划,而后又是深圳市第二个发展规划的主要制定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京文说,其已经30年未到深圳,“或许今年年中会再到深圳走一走,同时去前海看一看。”
作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及中国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81岁的李京文不仅主持过深圳的发展规划制定,同时亦主持过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五省、海南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项目;同时,其也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专家组负责人。
在李京文看来,国家已经设立的四个自贸区,应该有不同的发展与侧重,“譬如广东自贸区应该注重与他‘一路一带’结合起来,特别是深圳及前海,能够作为国内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而深圳较为发达的贸易、金融与科技能与东盟形成显著产业互补。
“不要等待,要主动与东盟区域对接,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地方的主动性。”在李京文的家中,经常摆有深圳本地的报纸,他对前海也倾以较多关注。


东盟是走出去的重要支点


前海传媒:看过您以前的履历表,您与深圳有诸多不解之缘。
李京文:深圳的两次发展规划都是我参与做的。第一次是特区设立不久,那时候梁湘是市长,我们中国社科院带队去做深圳的发展规划, 刘国光副院长任组长,我是副组长,我们对深圳对深圳的发展规划很重要的一个建议是:三靠。其中一个“靠”是要靠国际市场,不要对着国内市场,要向国际市场要技术、资源、参加竞争。
1990年李颢任市长的时候,深圳做第二个发展规划,我带中国社科院的队伍过去,我们对深圳规划的主要立足点是: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这两次到深圳,感慨很多,30多年来深圳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令我刮目相看。

前海传媒:具体到前海,目前其是国家改革开放重要的战略平台。如果前海要做产业发展规划,您认为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李京文:我家中也有一些深圳的报纸,里面有前海的内容,我经常看。但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在这一点上,我没法提出具体建议。
我只能谈宏观战略的问题。整个广东甚至是深圳的经济基础已经比较雄厚,也有很强的创新力量,中国与东盟每年的总贸易额中约三分之一都是广东贡献。“一路一带”中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成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何走出去,东盟国家与我们相近相邻,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我相信我们走出去很重要的一个落脚点就是东盟。

前海传媒: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层次不一,自贸区如何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结合起来?
李京文:不必拘泥于自贸区的概念,而是从产业和服务入手。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梯度不一样,关键是看他们的需求和我们的产业如何契合。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分产业和服务贸易两方面内容。产业方面,金融的合作、基建的合作、贸易的合作、基础工业与先进工业的合作,都需要对症下药,可以纳入到“一路一带”战略中来。具体到细分产业,像东盟有的农业发展得不错,即可以应用他们的农业技术,也可以到这些地方设厂进行深加工;
服务贸易方面,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已到服务贸易层次,这方面即要政府的支持,更要发挥市场的力量,扩大双方的对外投资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当地的社区服务、雇佣当地工人结合起来。

前海传媒:与东盟的经济对接方面,华人圈如何发挥作用?目前除去港澳台,国际上的华人约有5000万之多,其中八成是广东福建人。
李京文:这就要发挥广东和福建的作用了,自贸区可以在这领域先带头。
两种方式,一种是鼓励华人回到中国投资,并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一种是到东盟国外去,与当地华人合作建企业,甚至是兼并他们的企业。
不过,对与当地华人的合作,考虑到历史因素,有些国家可能会比较有意见,这方面还是交由民企来做会比较恰当。


制度创新激发人和社会的整体活力


前海观察:前海目前寄望通过深港合作,探索国际贸易规划,嵌入到“一路一带”战略中。
李京文:深港合作,不要限定一个大的具体框架,这样容易被束缚。提一个合作的领域或是建议,合适就推进,以点带面,最终聚沙成塔突破。
不要等待具体的架构,自己主动去提要求,提能够突破的合作建议。

前海传媒:深圳特别是前海现在承担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任,前海也寄望通过深港合作、金融创新、法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李京文: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经济社会革命和文化革新运动,触及、改变了我国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命运。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任务和使命更为艰巨,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建立合理、充满激励的制度,激发人和社会的整体活力。
以海南为例,上世纪80年代我们做海南规划的时候,对标的对象是台湾,当时也有很多的反对声音。但是经过对资金来源、发展速度、比例、人才和国外关注等的反复分析和计算,我们认为,只要实行充满活力的体制,有真正优惠的政策,5年实现海南经济翻一番还是可能的。
深圳及前海现在有充满活力的创新体制,这方面从产业的集聚、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可以在几个方面下功夫:在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如何提供给企业充分应用国际国内资源的平台、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去、如何帮助香港企业国内市场等。

前海传媒:您30多年没有到深圳,什么时候再过来看看。
李京文:只是在报纸、电视上看到深圳巨大的变化,很久没有亲眼看见,有些遗憾。今年年中在深圳有个论坛,我可能会去,到时再到深圳走一走,同时去前海看一看。
(前海传媒 虎臣)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