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中國外貿“轉型陣痛”中謀求涅槃

2015-04-13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彭大偉)“形勢總體上還是嚴峻復雜的,要實現今年外貿預期增長目標,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13日發布中國外貿數據後,初次亮相的海關總署新任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答記者問時嚴肅地說。

  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54萬億元人民幣,下降(同比,下同)6%。其中,出口增長4.9%,進口下降17.3%。

  盡管春節假期因素是導致今年一季度各月出口增速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但黃頌平坦言,近期中國外貿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困難,二季度出口向好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看來,外貿一季度負增長是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周期中的“轉型陣痛”,尤其與房地產調整有很大關系。

  在2014年前的若干年里,中國房地產經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繁榮。201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占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14.3%。范劍平指出,中國現階段處於城市化加速期,學界一般認為,商品房銷售額占GDP的比重在8%左右較為合理。

  “2013年的14.3%比合理規模高出了6.3個百分點,說明過去我們房地產運營是超常規的。”他表示,房地產投資、銷售等的調整必然造成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等相關原材料進口負增長,“因為過去太多了,企業還存在原材料去庫存的考慮”。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補充指出,由於中國對鐵礦石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進口依存度很高,因此國內需求的下滑也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施加了向下壓力。兩者?加,造成中國近幾個月來進口表現始終欠佳。

  宏觀層面,中國官方近期已相繼出臺促樓市健康平穩發展的信貸和財稅政策,中國央行也有條不紊地實施了降準和降息。

  范劍平指出,面對經濟下行,當前更重要的是“戰略定力”。祗能是向改革、向結構調整要速度。

  展望未來,中國如何克服“轉型陣痛”,實現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升級?

  專家認為,官方近期釋放了明確信號:在本國努力練好“中國制造”內功,在國際上積極倡導“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應加速進行,通過基建擴大新貿易區的內需來緩解中國外需壓力,并實現貿易新區域的拓展。

  13日當天,海關總署更是自“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以來首次披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外貿數據:一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值約為1.45萬億元人民幣,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四分之一強。其中出口增速超過10%,高出同期出口總體增速5.5個百分點。

  同樣出現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更被視作中國外貿“鳳凰涅 ”的必由之路。

  “提升中國制造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是中國出口、中國制造在全球立足的根本出路。”周景彤分析,中國發展當前所處的階段決定其再也不可能依靠低端產品和低成本開展競爭。“未來應該是不斷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打造綜合競爭優勢,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位階。”

  范劍平亦表示,中國經濟調結構的同時,外貿本身也在不斷調整和升級,“如果還指望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維持出口增長,中國這方面潛力已經很小了”。

  未來,中國出口潛力更多地在於“高大上”的高鐵、電信等設備。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考察北車長客時,便寄望南北車合并後組成“聯合艦隊”抱團出海,打造世界一流裝備企業。他強調:“你們擔負著企業責任,也肩負著國家重任,要為中國制造爭光。”

  范劍平和周景彤均提醒,不管是經濟結構調整,還是外貿升級換代,都需要過程和時間,不必急于求成。

  “等到‘一帶一路’大的工程建設都開始了,相關的裝備制造業產品等出口速度都會加快。”范劍平對中國外貿未來前景表示樂觀。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