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平衡定位 市建局有改善空間

2015-04-18
来源:香港商報

  市建局的定位問題,成為近期社會熱議對象。說到底,所謂「以人為本」還是「以錢為本」,其實乃向左走抑或向右走的問題。市建局主席蘇慶和昨與傳媒會面時,強調任何機構都要考慮財務狀況,希望外界不要糾纏發展商思維方面,並透露當局正在醞釀很多新思維,希望可從加強市建局的效益和效率出發。

  顧名思義,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下稱《條例》),市建局旨在進行市區重建,其宗旨包括﹕改善住屋水平及已建設環境、更好利用土地及騰出土地以應付各種發展需要、防止建設環境頹敗、保存有歷史文化等價值的地方等等。也就是說,但凡有利以上目的都應從之,至於構成障礙的則須改之。問題是,市建局當前便面臨困境,就是在貫徹有關目標的同時,財政上卻恐難持續,尤其是個別項目虧損嚴重,去年便大蝕逾廿億元,此外,內部營運也嫌過分官僚,例如私營機構的重建項目僅需4年完成,但市建局卻要多花近四成時間﹔凡此種種,無疑反映市建局存在相當改善空間。

  當前香港社會高度「仇商」,加上「地產霸權」的帽子亂飛,市建局向右走的阻力無疑不少﹔惟要釐清一點,所謂向右走並不代表市建局要捨棄「以人為本」走向「以錢為本」之極,箇中定位絕對可以有效平衡。首先,容許私人參與公營項目,包括公私合作和外判工作等等,乃是政府提升效率的正常不過的慣例,廣泛見諸不同部門、不同項目等,事實上這也是《條例》所賦予的權力之一,根本沒有「妖魔化」空間,以致連跟業界飯宴也要大造新聞。只要參與的私營機構依足相關法例而行,由收樓辦法和賠償金額,到落成後的銷售安排,實在看不到任何反對私人參與的理由,何況市建局本身存在過分官僚化問題,例如夜晚下班後容易錯過接觸業主的黃金時間等。當然,究竟重建項目應該追求利潤最大化,甚而更進一步向市場出售作私人發展,還是退一步交回政府及房協等興建資助房屋,或者改撥其他發展及社區用途,其實都存在不少討論空間,當中可能要視乎個別項目及其規劃而訂,但由局方自行獨力負責的效率問題,則實應納入成為考慮因素。的確,市建局最好做到「自負盈虧」,毋須花費公帑一分一毫,不要淪為慷納稅人之慨的大花筒,故此《條例》也訂明市建局須以應有謹慎和盡其應盡努力處理財政。可是,有鑒局方職能包含保育等不易收支平衡的元素,例如中環街市的最新保育成本便恐超支2倍至15億元,如何盡量避免政府出手注資便成為一大難題﹔惟這是否代表須由其他賺錢項目補貼,抑或研究可由政府因應個別項目提供補助,其實也存調整空間。

  總的來說,無論市建局財政是否存在可持續問題,提升效益和效率都永遠是對的,關鍵只在如何取得平衡定位。據悉,市建局委託進行的顧問檢討,便提出了不少改善建議,蘇慶和昨透露有關報告已大致完成﹔藉此契機,有關當局和社會各界實宜抱持理性務實的態度,一起探討市建局定位究竟何去何從,唯有如此才可繼續穩步推進市區重建工作。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