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沈博陽談領英“本土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15-04-21
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楊陽

  今年二月,領英入華一年,沈博陽總結領英的努力無外乎三方面:人、架構和產品。

  “我們在進入中國之前花了近4年時間研究”,沈博陽定義領英中國為非傳統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分支,而是一個創業公司,通過與紅杉資本和寬帶資本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保證了團隊獨立自主。

  在這一年裏,領英完成團隊組建,簡化團隊溝通層級,與微博、微信等社交產品進行整合,秘密開發具有中國特點的社交媒體平台。對於未來,沈博陽認為中國面臨非常嚴重的人才短缺和技能鴻溝,中國的職場人士需要、領英也會引入像Lynda一樣的職業教育平台。

  正如剛剛上任時,沈博陽給美國的同事展示的一幅內含兩艘宇宙飛船的畫。LinkedIn總部像大的宇宙飛船,領英中國像小飛船,小飛船一方面要長得像大飛船,另一方面還需要跑得快且敏捷。

  入華一年 領英“本土化”

  新浪科技:LinkedIn創始人裏德-霍夫曼此次中國行,包括今晚一個公開演講,之後在北京、上海還有幾場活動,可以說對中國市場都非常重視,能不能分享一些他和領英中國包括和您之間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沈博陽:他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非常關注。2004年,他第一次來中國,那時領英在美國剛剛創立,但是他覺得中國市場大,有想法一定要把領英帶到中國來。2010年,他再到中國,認真研究了中國市場,為什么國外公司在中國沒做好,後來他找到我,去年一年來中國大概4次,今年我們計劃5月6月還會過來,他對中國支持非常大。

  新浪科技:你們之間經常溝通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嗎?

  沈博陽:對,我直接向他彙報,更多的跟產品、大的方向策略相關,我每周四一個小時的時間打電話給他,溝通中國的情況。

  新浪科技:現在領英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一年多了,主要的突破在哪裏?

  沈博陽:過去的一年是我們進入中國的第一年,當作一個大的起始年,國外的公司在中國沒有成功的先例,我們需要很深入的研究中國市場,發現失敗原因。我們發現在中國做成功無外乎把三件事情做好,人、架構還有產品。過去一年,我們也在這三個方向上做了很多努力。

  人方面,領英是一家有成功創業經曆的公司,打造了一個有創業基因的好團隊;架構方面,我是中國區的第一個員工,直接向CEO彙報,中國有這么多跨國互聯網公司,他們在中國的業績做的非常大,但很少有直接向CEO彙報的。另外,我們在中國搭建了一個非常完善的團隊,都是直接向我來彙報。

  產品方面,對於我們來講,簡單的做一個漢化是肯定不夠的,所以我們做了很多產品本土化的努力,包括跟微信、微博的深入結合,跟微信進行了雙向打通,把用戶的職業身份顯示在微信賬號裏,打造一個微信領英名片;跟QQ郵箱進行越來越深入的整合,在QQ郵箱裏創造了第一個所謂職業簽名,發郵件的時候直接把你領英的這些身份寫到這個郵件裏;還有跟阿裏巴巴的合作也在深入,第一期合作就是B2B的英文網站進行了賬號綁定。

  這些東西是我們很多本土化的嘗試,但是我們覺得還不夠,所以下一步要做的是,我們要單獨開發一款針對中國的新產品。

  新浪科技:之前您曾經說過,不會在領英產品裏面加入娛樂的功能,要保證這種嚴肅的職場氛圍,要做到無趣但有用,但事實上這與中國以人情為主的一種社交文化其實並不是特別符合,可能會有一些比如說用戶黏性差的這種問題,您怎么看?

  沈博陽: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當你做一個大的社交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用戶的興趣會變,比如中國社交產品的生命周期,從最早的BBS,到校內網、人人網,開心網,再到微博,再後來更多願意花時間在手機上、在微信上。但做職業社交的時候,我們不能把產品做的這么時髦、這么性感,這樣的話我們的產品生命力也有同樣的周期性。

  但是一個產品做的相對來講不時髦、不性感,並不意味著一個產品不要強調它的社交屬性,LinkedIn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社交產品,10年前霍夫曼做這個產品的時候,基於PC、郵箱,現在一個好的社交產品永遠要有無限的場景。在無限的場景來看LinkedIn全球這個產品不夠好,它的無線化做的並不好。所以我們要把用戶在手機上進行互動的這些功能加進去。

  新浪科技:現在領英中國主要的用戶群呢?主要目標的用戶群是比較中高端的嗎,還是?

  沈博陽:這個用戶群,其實我們也在思考。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清晰的聽到了兩種聲音,一是LinkedIn在中國肯定失敗,因為它不能本土化;另一種聲音告訴我,LinkedIn我最喜歡它高大上,我就喜歡它端著滴水不漏,我就喜歡它英文的調性,如果它變得太本土化、太Low了我就不用。

  所以引起了我們很多的思考,看到中國確實會有兩類人群,一類人群是說英語的人群,在外企工作過,有過國外生活的經曆,或者以後想出國,這群人對LinkedIn現有的全球產品很容易接受;另一類,中國有更大的更年輕的一個職場群體,我們現有的產品可能不一定很好的能夠打動他。比如無線化做的還不夠,比如產品上還有很多英文界面,這方面我們要努力改進。

  新浪科技:現在領英中國營收模式大概是怎樣?大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於人才解決方案?

  沈博陽:對,LinkedIn的商業模式非常非常有意思,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生意。如果從用戶、B2C的角度看,LinkedIn是一個互聯網公司,靠免費給用戶提供服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是一個B2B解決方案公司。我們給企業提供三個比較大的解決方案,一是招聘解決方案,二是營銷解決方案,三是銷售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招聘解決方案差不多占全年收入的50%以上,營銷解決方案大概占20%以上,剩下的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高級賬號,另一部分是銷售解決方案。

  新浪科技:高級賬號(付費用戶)大概占個人用戶的比例是怎樣?這種收費模式在中國其實是有一定的阻力?

  沈博陽:高級賬號更多的是企業來買,而不是用戶個人。一方面,中國可能不太習慣這種付費服務方式,超過99%的用戶都是使用LinkedIn的免費服務方式,短期內我們沒有打算去改變這個收費模式。

  新浪科技:現在總部對中國到目前為止有沒有一些收入和用戶數上的要求?

  沈博陽:總部對我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因為LinkedIn在中國采取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模式,以創業公司或者合資公司的方式在中國運行。除了我們的大股東LinkedIn之外,還有紅杉資本,還有寬帶資本,另外我們團隊也持股。所以三方、四方組成了一個董事會,裏面有霍夫曼、傑弗裏、沈南鵬,我,我們團隊。我們每個季度會開董事會,專門對於領英中國的問題進行討論。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一方面是向領英來彙報,但更多的是向董事會彙報。

  董事會要求很簡單,第一年打基礎,搭建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建立很好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更多的還是去本土化和用戶增長。所以去年一年時間,整個用戶數翻番,企業客戶數翻番。

  4月底推出中國特色的社交媒體平台

  新浪科技:剛才你提到領英本土化嘗試,下一步要做的是單獨開發一款針對中國的新產品。現在這個產品大家都非常關心,進展怎么樣?

  沈博陽:我們覺得還是暫時保密,內部正在做,這個產品的研發等都是獨立於全球來進行的,我們要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點的社交媒體平台,具體細節不太方便透露,計劃月底把這個產品推出來。

  新浪科技:LinkedIn之前在其他的國家或者地區從來沒有過說讓他們獨自開與一個產品,為什么中國市場可以享受到那么特別的待遇?

  沈博陽:可能是我對總部教育的好,當然這是開玩笑。一是我覺得LinkedIn的CEO傑弗裏、創始人霍夫曼都有中國情結,他們願意LinkedIn在中國做好。他們跟我講,進入中國跟華爾街沒有關系,跟公司的短期利益沒有關系,進入中國是“連接全球的職場”的公司使命。

  另外,他們覺得中國市場非常非常大。中國是世界經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非常願意LinkedIn在中國能做好。但我們看到之前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都沒有做好,這裏面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說市場非常大,競爭非常激烈,運作行為比較獨特,非常特殊的政策監管,所以我們如果想在中國成功,必須要一個冒更大的更睿智的風險,開發一款專門中國的產品的話是必須的。

  還有,之前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各有各的失敗原因,但有一個共通的原因是路徑依賴。因為他們總是假設同一個全球化的產品,在美國可以成功,在歐洲可以成功,在東南亞可以成功,為什么在中國不能成功?只做本土化肯定不行,這是我們下決心為什么要在中國開發一款產品的原因。

  新浪科技:這款新產品是完全獨立於LinkedIn體系之外的嗎?

  沈博陽:我只能說的是,尤其對工程開發的角度來講,是完全獨立於領英的產品。比如產品技術選型上是我們獨立運作,不依附於領英任何一個現有的產品架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像一個創業公司一樣快速的迭代、快速的發展,在中國可能就要加入中國企業提供的服務商,而不是像領英一樣采取自己的服務器、自己的數據中心的平台。

  新浪科技:我聽說你剛剛上任的時候去美國給你的同事展示了一幅畫,兩艘宇宙飛船,你說領英中國就是比較小的那個,但是是要保證在整個體系下要有一致性和無縫對接,但是你要獨立開發一款產品怎么樣做到一致性和無縫對接?

  沈博陽:2013年底,我決定加入領英,那個時候很明確,我用一個創業公司的方式把這家公司做成,因為之前沒有成功的經曆,必須用創業的方式去做。

  那時候我計劃把團隊拉到五道口、中關村一個民宅裏,一個三室一廳要擠進四五十人,才有創業的感覺。但跟總部的溝通發現,這種完全本土的套路不一定能成功,因為沒有辦法利用領英現成的全球化平台,一個完全的百分之百的本土創業的套路,很難和總部共鳴、對接。

  在這裏面我做了一個思考,這張圖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告訴總部,LinkedIn總部是一個宇宙飛船、航空母艦,我們在中國做這件事更像一個小的飛船,這個小的飛船一方面要跑的非常非常快,而且非常非常敏捷,另一方面,這個小的飛船必須要長的像這個航空母艦,不然的話沒有辦法跟這個航空母艦對接,利用好航空母艦的資源。

  第二個理念是我試圖要建立非常好的信任,因為我們在中國無論跑的再快,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難免有缺漏,有一些底線出問題,但是很重要一點,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底線,無論在中國做什么樣的事情都不能損害領英全球的品牌,其他的東西中國產品都可以自己決定。

  未來引入類Lynda的職業教育

  新浪科技: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想上LinkedIn,使用LinkedIn的產品,包括想要在LinkedIn上,通過LinkedIn來尋找工作,從您的使用經驗來看,其實大家主要會犯的一些錯誤是什么?或者說您給使用的人有沒有一些建議?

  沈博陽:錯誤不敢說,因為千萬不要試圖做一個產品去教用戶怎樣使用,我們更多相當於在做一個撲克牌,具體怎么樣玩法,用戶自己選擇。

  至於領英使用方法還是有很多有意思的竅門。比如給用戶提供了四個核心的價值,一個是個人的職業身份,第二個是人脈管理,第三個是給用戶提供的知識洞察,第四個是商業機會。對於個人的職業身份來講,希望用戶畢業就習慣在LinkedIn上記錄他職業發展的每一個生涯、每一個進度;對於人脈管理來講,鼓勵用戶通過你的一度、二度人脈去發掘更多的人脈關系;另外,更多的花時間去看看其他人的簡曆,見賢思齊。

  新浪科技:不久之前LinkedIn剛剛以15億的美元收購了Lynda,您覺得這筆交易對於LinkedIn的意義是什么?

  沈博陽: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15億美金。LinkedIn提供了一個核心的價值叫知識洞察,Lynda恰巧是一個關於知識洞察的平台,但更深層次的看,LinkedIn未來很大的一個願景是打造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圖譜。有公司、有個人、有工作、有職業技能、有學校等等,這些加在一起的存在是一個經濟圖譜。

  LinkedIn對每一個工作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標注的非常清楚,對於每個人所具備的職業技能標注的非常清楚。但是發現很多時候,這些技能和工作之間存在一個不匹配,很多人並不具備一個好的技能去得到這份工作,這個技能的差距由誰來選擇?我們希望由Lynda這樣的服務來選擇。

  比如Lynda不同於傳統的在線教育,他所提供的都是那些關於職業教育的一個小的模式、一種教育的特征,所以當一個用戶在領英上發現他的職業技能需要這樣去補充的時候,我們同時能夠給他提供這樣視頻的教材,提供更完美的整合的方法。

  新浪科技:這樣的服務未來會進入中國嗎?

  沈博陽:會,中國的職場人士一定需要一個像Lynda這樣的平台,未來中國面臨非常非常人才短缺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很多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我們把這叫技能鴻溝,在中國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所以我相信類似LinkedIn的產品,或者在中國類似的產品,一定能夠受到用戶的歡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