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校園分期市場,看上去很美

2015-04-21
来源:网易科技

  文/魏青

  校園是諸多創業者切入的領域,早前校園電商、校園社交、校園O2O等類型的創業就層出不窮,如今校園金融(校園分期)的異軍突起更是賺足了眼球。 這個 市場的優點很明顯,目標群體數量龐大而集中,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加上畢業於校園的創業者們熟悉這個市場。盡管如此,自人人網衰落以後,互聯網界再沒有重量級的校園產品出來,即使那個創始人到處走秀炒作,要給“給員工派發一個億”的某課表創業公司今年聲音也小了很多。

  那么校園金融,又會遭遇哪些挑戰?

  1.難以規避的用戶短板

  全國在校大學生約3000萬人,有多少比例會去分期?其中又有多少比例會去你的平台分期? 競爭充分的情況下,要想在這樣的細分市場要想盈利,必須精耕細作,老用戶價值遠高於新用戶。 但是致命的 是學生用戶缺乏延續性, 每年都有固定大量的老用戶因為而畢業流失,每年大量的校園新人又需要高成本去獲取。 當年糾結於此的校內網變成了人人網,然後擴展了,然後迷失了。

  此外,生活費有限的學生還是消費沖動和價格敏感兼具的群體。校園分期業務實際利率高企,學生會 發現“一天只要x塊錢”原來也是這么大的壓力。 不用賣腎就可以擁有一個愛瘋,結果要吃一學期的泡面還債。回頭客又會有多少比例?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2.堪憂的風控機制

  在一些媒體報道中,創業公司稱校園分期的壞賬率如何之低。當初銀監會叫停學生信用卡是基於逾期率不斷攀升,家長不斷投訴。難道現在的信用環境大幅提升了?未必。從02年招行發行學生信用卡到09年銀監會叫停,這是個壞賬率如同溫水煮青蛙的漫長過程,而校園分期創業公司的曆史,還沒有一個24月的還款周期長,現在說壞賬率低言之過早。

  沒有征信數據,只能籠統地給予相對統一的授信額度,也沒法監測學生在不同的分期平台過度消費,更沒法在逾期的情況下,用征信系統的汙點給予借款人壓力。上宿舍催討、聯系家長是目前被普遍采取的粗暴而又高耗的辦法(而且一旦發生,可能周圍一圈的同學都被嚇得不敢借錢消費了)。

  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創業公司還啟用大量的兼職大學生參與線下地推和審核,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更是無處不在。 一般產品,跑馬圈地搶來的市場是資產,而信貸產品,搶來的市場很可能是風險。

  3.殘酷的競爭環境

  一個低門檻的市場,只要出點火花,競爭之火就會燎原。更多的創業公司魚貫而入,更多的大公司也進入這塊領域開辟新戰場,在資本的支持下,開始免息免手續費的燒錢搶市場了。

  我們要重點關注兩個潛在的攪局者,銀行和電商。

  銀行。監管部門已經在制定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其中如果賦予校園金融合法化身份,銀行必然重返。僅就 銀行的信用卡而言,不僅可以靈活分期,還具有免息周期、使用范圍廣泛等諸多優勢。一言以蔽之,你有我有,你沒有我也有,殺傷力是致命的。更何況在政策明朗之前,金融機構也已經另辟蹊徑曲線進入靈活的P2P市場,平安背景的陸金所規模和估值已遠超一般創業公司。

  電商。國內大型電商網站已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業務版塊,大力布局消費信貸,只是某些方面還畏手畏腳,比如天貓分期就被人詬病為偽分期。他們的審慎一定程度上也是出於對風險的敬畏,等待厚積而薄發的最佳時機。花唄、白條這樣的金融產品影響也將是深遠的。電商巨頭不僅擁有流量優勢,所掌握的用戶消費大數據也是甄別用戶風險的利器。更有趣的是 ,電商巨頭還是校園分期平台的上遊。你的供應鏈掌握在潛在競爭對手那裏,有多被動?已有導購網站被巨頭封殺後的先例。

  那么在巨頭正面擂鼓之前,校園分期創業公司利用短暫的時間窗口能建立怎樣的壁壘?

  4.有限的想象空間

  校園分期主要以數碼硬件為主,頻次非常之低,即使拓展到駕校、旅遊等市場,也僅僅是一年一次和一年兩次的區別。 此外,能給予學生的信用額度一般也僅夠買一兩次大額產品。這些都決定了 相當比例的用戶可能就是一次性兩次性的用戶。 頻次之低,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想象空間有限。

  為了增加流量,現在一些校園分期平台推出了一分錢特賣、限時搶購等商品,幹起了9塊9包郵那類網站差不多的事情,已經背離了金融的本質,一不留神就會像人人網那樣四不像,迷失了自我。

  至於等學生畢業後,切入結婚育兒、買房買車等市場的願景,只能寫在十三五規劃給投資人看的吧?眺望遠方的前提是做好當下,你像打車、外賣軟件一樣燒錢,卻不能成為流量入口,也不能建立起規模壁壘,那么當下的價值在哪裏?

  校園分期,風繼續吹,看上去很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