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英國迎來了新一屆議會選舉。雖然結果尚未出爐,但選前的多次民調都已顯示,執政的保守黨與在野的工黨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均在33%左右。而這樣微小的差距足以被民調產生的誤差抵銷。現在看來,下屆議會出現「懸峙國會」——沒有任何一黨獲得過半議席——已經沒有懸念。在此情況下,穩居前兩位的保守黨與工黨,都可以在聯合其他政黨并共同擁有過半議席后成為執政黨。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決定誰將成為執政黨的并非選舉,而是選后的組閣博弈。
議席已非決定因素
客觀地說,保守黨的卡梅倫執政五年的政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卡梅倫當初從工黨政府手中接手的是一個金融危機后的爛攤子。五年下來,英國的經濟狀況明顯恢復,英國國家統計局1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英國經濟增長2.6%,增速創7年來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英國2015年經濟增速將達2.7%,一些經濟學家則更為樂觀,認為今年英國經濟將增長3%。從就業方面來說,5年來新增就業崗位約200萬個,今5年2月在16歲到65歲之間的人口中,73%處於就業狀態,高於金融危機前的峰值,整體失業率為5.6%,創近年來新低。
不過,卡梅倫的民意支持率卻與其政績并不相稱,他所在的保守黨竟然淪落到與工黨不相上下的地步,反映了民主政治下選民的難侍候。如今,在「懸峙國會」已沒有懸念的情況下,兩黨所獲議席多一個少一個,很可能已不是其能否成為執政黨的決定性因素,真正的看點反倒在選后兩黨如何組閣。
組閣技巧或定成敗
可不要小看聯合組閣的技巧。這其中蘊含的各政黨折沖樽俎、縱橫捭闔的能力,可能決定其成為執政黨還是淪為在野黨。
就說2010年的大選吧,當時保守黨獲得了306個議席,只須聯合自由民主黨就可獲得過半議席,組成聯合政府。但議會第二大黨——工黨也并非沒有機會,它如果能說服聯合自民黨與自己合作,再加上本來就青睞於自己的蘇格蘭民族黨的席位,也能湊夠過半議席成為執政黨。在此情況下,自由民主黨就成為保守黨與工黨競相爭取的香餑餑。這個香餑餑雖然分量并不太大——只有57個議席,卻足以四兩撥千斤,一舉定乾坤。
正因為如此,那次選舉結果揭曉后,當時仍為在野黨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立即表示,願意向自由民主黨提出「友好、開放和全面的條件」,以組成聯合政府。而當時仍為執政黨的工黨也絕不輕言失敗,并試圖背水一戰。
工黨領袖白高敦多次與自民黨領袖克萊格通話或面談,并向自民黨開出了聯合組閣的誘人條件——一旦工黨和自民黨聯合執政,將立即就選舉制度改革問題舉行全民公決,這對一再呼吁改革的自民黨來說具有很大誘惑力。不過,最終自民黨選擇了保守黨這棵大樹。
就這次選舉來說,由於獨立黨與蘇格蘭民族黨等小黨派的崛起,無論保守黨和工黨誰上臺,其面臨的組閣難度都將比2010年那次更大。總之,今年英國大選到底鹿死誰手,不僅要看選舉本身,更要看選后各黨的合縱連橫術。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