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新華網評黑龍江慶安槍擊案

2015-05-10
来源:新华网

  新華網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丁永勳)5月2日,黑龍江慶安縣火車站候車大廳發生槍擊事件,一名叫徐純合的男子,被執勤民警開槍擊倒死亡,引發民警用槍是否合理等爭議。

  隨後,有媒體通過調取監控錄像,試圖還原當時現場情況。但完整的錄像並未公開,而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片段,以及一些與此事有關的信息不斷被挖出,讓槍擊事件更加疑雲重重。

  有報道稱,被擊斃男子徐純合系上訪人員,因乘車遭遇阻攔,與車站人員和執勤民警發生沖突;而那段不完整的現場視頻顯示,徐純合面對持械的民警,似乎在躲閃。然而片斷無法呈現事態原貌,也不是引發民警開槍射擊的關鍵一刻,但已令人對警方介紹的情況產生了疑問。

  另外,當事人當場死亡的悲劇,老母幼女目睹一切的慘痛,以及上訪人員的不幸遭遇,很自然引發人們的同情和關切。尤其是在警察開槍引發爭議的背景下,為消除人們對持槍“任性”、用槍不規范的疑慮,就需要提供更多真相,尤其是民警開槍之前發生了什么。

  真相的欠奉致使人們去周邊挖掘。於是第一時間慰問開槍民警的副縣長被“人肉”,被舉報學曆造假、妻子吃空餉。雖然與槍擊事件關系不大,但副縣長躺著“中槍”,是輿論的曲線救國,目標還是指向槍擊案真相。

  嚴格來說,民警開槍的決定是否適當,跟被槍擊者的身份也沒有直接關系,只與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是否構成“明顯而現實”的危險有關。人們關心徐純合的上訪人員身份,也是為了揭開他過激行為的肇因:是他被阻攔上車,還是阻攔別人上車,是否首先對執勤民警使用暴力,有沒有對民警和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站在公眾的角度,選擇站在弱者一邊,並對警察開槍的權力保持警惕,除非對方是罪大惡極或有現實危險的人,這也是公眾關心死者身份的心理基礎。正因如此,有關部門更應公布完整的錄像和調查結果,來證明開槍的決定必要和適當。

  對死者身份訴求的追問、副縣長的廉政問題,這些看似與槍擊事件無關的事,都指向更多的真相。僅靠有限的信息公開和警方人員講述,顯然無法平息公眾的疑問,更無法緩解人們對開槍的疑懼。既然事發在眾目睽睽之下,現場也有監控錄像,不妨公開完整的視頻,邀請更權威中立的部門參與調查,以此贏獲公信力。

  認真負責的調查,及時主動的公開,是對突發事件最好的應對。掌握了更多傳播主動權的公眾,需要更多真相,而且真相不能總靠“倒逼”。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