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恰是團購網站火爆之時,山東煙臺的櫻桃搭上了團購的順風車后,一發不可收,成為電商平臺火爆的一景。眼下,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上,櫻桃預售又相當火爆。筆者走訪了煙臺、青島和臨沂等幾個櫻桃產地后發現,淘寶櫻桃預售盛宴的背后,是一個規模逐漸壯大的灰色利益鏈——
騙子盯上預售模式
櫻桃作為一種時令性很強,而且不容易保存的生鮮水果, 曾經與荔枝一樣是比較金貴的水果。5月份,各超市的櫻桃價格都在百元左右,即便是最廉價的時候,煙臺紅燈(櫻桃的一種)售價也在50元左右。在櫻桃產地煙臺、青島和臨沂這幾個城市,果農對外的售價不過10元左右。但是一些大棚里的櫻桃,價格要百元以上,甚至數百元。
由于櫻桃與荔枝一樣不易保存,這才使得櫻桃奇貨可居。兩年前,團購平臺上櫻桃這一實物訂單如此火爆,還是拜低價所賜。當年,窩窩團推出了5斤櫻桃100多元的訂單,幾個小時就成為最火爆的團購訂單。低價,讓不少電商平臺意識到了櫻桃的“魅力”。于是,淘寶也開始推出櫻桃預售。
在去年,淘寶上的櫻桃預售卻成為不法分子行騙的平臺。去年就有淘寶櫻桃預售騙局的報道,陳女士在淘寶一家“福山大櫻桃”店鋪購買80多元櫻桃提貨券。當時看到店家采用預售方式時,也有些猶豫,畢竟花錢買的只是一張紙,心里還是沒底。但當她看到該店鋪是皇冠級別和開店已5年的信息后,陳女士徹底放心,付款后很快收到對方寄來的提貨券,上面標注6月1日后可提貨。陳女士和商家約好,讓對方6月1日發貨,然而她等來的卻是淘寶店鋪關門。
類似的騙局不在少數,行騙手法都大同小異。騙子首先購買幾個皇冠級別的店鋪,然后通過低價預售的模式招攬顧客。當騙子用低價的幌子聚集了大量資金后,要么關閉淘寶店鋪,要么玩人間蒸發,用戶手中只有一張櫻桃預售券。雖說有些受騙用戶獲得了淘寶官方的賠償,但得到賠償的僅僅是少數,因為保障金只有幾千元而已。
利用淘寶預售規則的漏洞以及櫻桃這一時令水果的誘惑力,將櫻桃預售搞成了一個騙局。在去年,淘寶上出現了多起類似的騙局,共有數萬名用戶上當,涉及資金規模也達數百萬元。
期貨騙局盈利解析
在淘寶上,赤裸裸行騙的還是少數;畢竟淘寶對于騙子的打壓力度還是非常強的。如果說一些騙子在打淘寶預售模式的擦邊球,那么一些智商高的騙子,則利用熟悉的“期貨”模式玩起了另類欺騙。
提到期貨模式,大家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小米預售模式。通過延后發貨時間,降低產品成本來獲取利潤,這種擦邊球的做法從法律上不算行騙,但從道義上確實是期貨騙局。那么,淘寶上的櫻桃預售,是如何玩期貨騙局的呢?
其實,每年4月底煙臺和青島的櫻桃已經有成熟的了,只是量比較少,價格比較高,每斤售價在150元左右。到5月底,6月初,櫻桃會大量成熟,一旦賣不掉,就會腐敗,櫻桃的價格也會大跳水。在5月底,6月初的時候,煙臺和青島櫻桃園里,對外批發價是每斤10元左右,最低時不足10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櫻桃價格差有十幾倍之多。
再來看淘寶上目前櫻桃預售的店鋪,每斤櫻桃售價折合下來在30元左右。而且,每個店鋪雖然是預售,卻要求用戶付全款。在一家名為“張格莊水果旗艦店”里,2斤櫻桃預售價格為99元,月銷量為1528。這樣算下來,該訂單的總金額為151272元。
僅以這一筆訂單來算,15萬多的貨款,成本有多高呢?1528個訂單,每單2斤櫻桃,在6月初發貨的話,成本僅為30560元。再加上快遞和其他一些費用,1528個訂單的成本也不會超過5萬元。一個訂單,延后一個月發貨,利潤就有300%還要多。由于這筆訂單的錢在支付寶平臺沉淀著,如此大額的款項收益又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希望淘寶完善規則
從淘寶搜索結果來看,目前淘寶平臺上的櫻桃全部是預售模式,而且每斤櫻桃的平均售價都在30元以上。目前,煙臺和青島的紅燈櫻桃售價在20元左右,淘寶商家的利潤無疑是相當稀薄。延后一個月發貨后,淘寶商家的利潤將高達300%多。由此不難發現,淘寶櫻桃預售期貨的暴利,還是淘寶平臺的漏洞,因為每一個店鋪的櫻桃預售都未給出準確的發貨時間。
另據煙臺和青島的一些果農透露,種櫻桃的農戶很少有去淘寶開店鋪賣櫻桃的。淘寶上那些賣櫻桃的商家,基本上包銷一個櫻桃園的所有商品,然后通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顯然,不少人正利用電商平臺的預售期貨模式搞投機。
嚴格來說,淘寶櫻桃預售不規定發貨時間,僅規定價格并要求用戶支付全款,這也屬于違規,是一種商業欺騙。對于淘寶商家來說,無需投資一分錢,將櫻桃銷售的風險降到最低,將消費者的利益置身事外,這一做法嚴重欠妥。當然,從法律層面來看,這種做法又很難定性為騙局,畢竟很多淘寶商家最后會發貨,而不是卷款跑路。
在淘寶平臺的嚴厲打擊下,利用櫻桃預售卷錢的不法分子已經很少了。可是,越來越多的櫻桃預售在淘寶平臺上大放異彩。既然是預售,消費者只需交納少量訂金就可以了。消費者還未收到貨物,卻強制消費者繳納全款,這種規則與非法集資有何區別?最后,希望淘寶盡快完善櫻桃預售模式,將用戶利益置于首位,降低用戶的購物風險,而不是將商家利益置于首位。 賈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