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韓風的另一面

2015-05-13
来源:香港商報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劉振業

  筆者上周從韓國旅行回來,見近日港股不再狂爆,聯儲局亦未有動靜,今次想講講近年無論在經濟或文化產業上均熱爆的泡菜大國。

  製造業強  服務業弱

  講文化,近年如星星一類的韓劇及K-pop音樂如少女時代以至江南style都無人不知,當中由文化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箇中神髓所在。講經濟,以往日本及亞洲四小龍主宰了亞洲經濟命脈。不過,自多年前奧巴馬歷史性訪問緬甸、柬埔寨及其他東盟國,反映東南亞國家對全球政經的影響已不可同日而語,IMF亦估計東盟五國的GDP將於2017年超過亞洲四小龍。

  現時,港、台受惠於中國經濟恩惠而維持其小龍角色,新加坡亦在東南亞國家崛起中鞏固了其地位,韓國又如何呢?政治上因與美國為伍而與中國不太咬弦,故對華經濟未如港、台的地位超然。另外,日本大力壓低圓匯更令韓國出口業持續受到威脅。表面上,近年韓國文化及電子產業均熱爆全球,似能堅守其小龍角色,但實際上又是否如此?

  的而且確,韓國製造業之強,於四小龍中獨佔鰲頭。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其製造業產出已佔GDP約四成,遠超香港的不夠一成及新加坡的兩成,解釋了何解近十多年來韓國電子業以及重工業揚威海外。

  但凡事有辣有唔辣,在其強大工業作後盾下,服務業對經濟的重要性就不如香港般大,韓國第三產業佔GDP只約六成左右,遠低於香港的八成及新加坡的七成。筆者一向有言,以往一眾大國均以金融繁盛的第三產業作為經濟的推動引擎,但自金融海嘯發生後,回歸基本,發展以第二產業為主,輔以高端工業及服務業的雙軌發展才是後金融海嘯時代生存之道。一眾新興亞洲的輕、重工業發展如日方中,已為高端工業如高速鐵路、航天產業及智能裝備等奠下基礎,由此延伸的高端服務業發展潛力更是無人可以估計。韓國的高端工業無疑是強,但能否使國內經濟更上一層樓呢?似乎仍有疑問。

  以就業人口計算,韓國服務業由1980年佔GDP僅37%上升至2009年的68%,在一眾亞洲國家而言,升速是十分高的。不過人多亦不一定好辦事,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顯示,以服務業的相對勞工生產力增長率(relative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計算,韓國除了在全球主要國家中(見圖)落後大部分地區外,比率低於1更反映其服務業的勞動力效率低於全國產業,這無論在1990年代或千禧年至今都是。

  語言能力阻發展

  韓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然而,報告指出,由於韓國政府過於保護中小型企業,令行內競爭力降低,例如嚴厲管制成立較大型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一類,此類政策令經濟難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 所製造的效益,其餘如嚴厲關稅及嚴格限制外來投資等都令以往處於經濟轉型期的韓國服務業出現斷層,令行內勞動人口難以上流並限制其產出增長率,故此出現了圖中的情況。

  另外,再看看附表,表中比較了韓國與歐美地區服務業上的全要素生產力增長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報告顯示,2007年,韓國於以零售為主的第一類服務業的生產力雖高於歐洲15國,但仍稍低於美國,而第二類以酒店及餐飲業為主的服務業就更差於歐美兩地。雖然韓國在第三類的商業服務類表現較佳,但報告指出撇除金融及電信業後,其產出率實際上是大幅低於歐美大國,反映韓國國內資源運用上的生產力嚴重落後於全球已發展大國。以服務業的生產力計算,韓國似乎與「先進國」三字仍有一段距離,因為數據已指出,高階服務業中,過於集中金融發展已經窒礙了國內其他商業的興起,亦反映了韓國國內服務業生產力低企的癥結所在。

  上文已經揭示現時韓流風潮下的另外一面。但對筆者而言,更深感受是在是次旅行中,語言不通所造成的大量人力及時間浪費,拖韓國經濟增長後腿。例如今次曾在韓國某間商舖購買數十個同款產品,筆者以英文說出購買數目,但他們竟聽不懂,最後需要數手指才能完成交易,而且不只一間店舖出現這情況,好幾間都如是。這類店舖不是在老遠的鄉郊,而是東大門。可笑嗎?教育以至語言能力已是一大因素阻礙韓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總括而言,以往韓國國內的強大工業及電子業或許掩蓋了韓國經濟之隱憂。韓國要真正成為全球強國,除了倚靠本身強勢工業外,政府亦應致力減低大企業的壟斷以提高服務業內的生產力,並提升國內如語言及教育方面的軟實力,或許這樣才能變成大家眼中真正的韓流風潮。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