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為何市場不再“談新色變”?

2015-05-26
来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袁金秋

  平均一天一只新股。

  是的,今年以來,A股市場IPO的節奏就是如此。從年初至5月22日的數據看,141天,93個交易日,共計有145只新股發行,平均每天一只新股,平均每個交易日1.56只新股。

  今年以來,新股批量發行不斷換擋提速,由1-3月份的每月20多家,到4月份的30家,再到5月份的44家。4月份,證監會適度加大新股的供給,由每月核發一批增加到核發兩批。近期,每逢一批新股申購完畢,新一輪IPO批文就隨即下發。6月份,包括中國核電(-- --,咨詢)等在內的23家企業就又將登陸A股。

  為何此前市場“談新色變”,而如今,從股市長紅表現來看,“恐新癥”效應似乎被沖得越來越淡?

  在筆者看來,新股提速,自然有其正當其時的邏輯。

  去年底以來,久違的牛市回歸,各路資金包括杠桿資金涌入,助推股指快速上攻。此時,一波又一波新股連綿不斷,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市場分流資金,改善供求關系,分散股指壓力;另一方面,加大新股供給,增加資金的投資標的的同時,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溫新股炒作,減少盲目跟風;此外,IPO排隊企業的消化速度也自然加快,存量減少亦為注冊制實施解壓;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今年前5個月發行的新股中,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類的企業,就占有近3成的比例,新股加大供給的同時,也在引導資金流入新興產業經濟方向,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新股的造富效應,牛市中企業估值的提升,也鼓勵著更多的人創新創業,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當然,良好的牛市基礎,新股發行提速,與預期當中的股票發行制度推行并實施注冊制密不可分。從審批制轉向注冊制,不僅僅是新股供應量的增加,更是簡政放權,優化企業上市流程,故而增強了A股市場對新股擴容的承納能力和企業上市的吸引力。

  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來,監管層自上而下地推動注冊制改革。2013年11月,“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被首次提出。2014年,高層提出“抓緊出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今年2月份,證監會表示,注冊制改革方案已完成初稿并上報國務院,證監會在推進研究推進注冊制的各項準備工作。

  而在此間,一系列相關的簡政放權政策在持續推出。例如,調整機構設置由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轉變、優化并購重組審核及修訂辦法、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辦法、推進創業板市場改革和新三板市場建設、將部分監管功能前置到交易所、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管理、強調中介機構職責……

  最近的5月22日,證監會表示,將采取措施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規范工作要求;對發行審核內部工作安排作了進一步優化,以進一步提高審核效率。下一步,證監會將以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工作,加強和改進股票發行上市監管。

  與此同時,《證券法》修訂也在提速。5月24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透露,《證券法》的修訂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關股票發行盈利性的門檻將取消。

  可以看到,圍繞市場化方向進行的一系列已經實施及進行當中的改革,正在為注冊制改革的施行創造條件。循序漸進的步伐,有利于降低注冊制改革帶來市場波動等影響。在股票供給擴容,優化市場流程、發揮市場作用的一步步先行舉措之下,兩個發行制度或將自然而然地過渡和銜接。注冊制其實已在靠近,只待水到渠成之時。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