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局和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5月正式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這是2010年3月以來厄爾尼諾首次現身。厄爾尼諾的出現比往常更早,這或許意味著周期更長,對一些地區的影響也更加深遠。而對于玉)期貨而言,厄爾尼諾究竟會帶來何種影響?
認識“圣嬰”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及相反的拉尼娜)現象是指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溫度(厄爾尼諾事件時變暖,拉尼娜事件時變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區域的海面上氣壓的變動。這兩種變動是相互聯系的:東太平洋的暖洋階段,即厄爾尼諾,伴隨著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氣壓;東太平洋的變冷階段,即拉尼娜,伴隨著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氣壓。
厄爾尼諾大概每3-6年爆發一次,并將引發亞洲的炎熱天氣,并令南美、美國的氣候較以往更加潮濕。太平洋中東部溫暖的海水很有可能引發非洲西部的干旱,而非洲西部正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產區。該現象還會令正處季風季節的印度降雨量驟減,澳大利亞的耕作環境更加嚴峻。
對于大宗商品和農業投資者正而言,厄爾尼諾的威力毋庸置疑。在1997-1998年強厄爾尼諾現象強勁爆發時,美國農業遭遇數以億計美元的損失。
天氣條件對玉米生產的影響
玉米和其他一些農作物一樣,對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較為敏感,惡劣的天氣狀況可能會導致單產下降,而理想的其后條件則有利于產量的提高。適宜的土壤濕度條件可以提高單產,而炎熱會導致單產下降。
如果6月份的溫度平均氣溫上升2 ,將可能使作物單產水平下降;而氣溫低于正常水平2-4 也會導致單產降低。7月的情況則大不相同,較高的溫度依然有可能導致減產,但是低于正常水平2-3 則可能大幅提高單產。
在玉米生長階段,影響玉米單產的關鍵其后因素是7月的降雨和8月的溫度。7月土壤濕度十分關鍵,達到平均降雨量將保證正常的單產受益,過濕的突然則有助于單產水平顯著提高。8月的偏低的氣溫能夠增加單產,酷暑則會導致單產下降。
厄爾尼諾之于CBOT玉米
考慮到全球玉米的主產區在美國,因此氣候因素對美國的產出影響最為關鍵。據統計,美國的玉米產量約占全球的41%。然而由于玉米主產區緯度偏高,厄爾尼諾的影響范圍難以覆蓋,且歷史上的厄爾尼諾峰值期大多不是玉米的播種及生長期,不易波及玉米產量,除非發生長期、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否則很難對玉米的產出造成巨大影響。
從歷史數據來看,在厄爾尼諾年份,美國玉米單產較5年均值降低的情況不多,甚至當年單產多有增幅出現。而在厄爾尼諾次年的美玉米單產也并未相伴出現規律性變化,1997~1998年強度的厄爾尼諾現象,次年美國玉米單產反而高于5年均值10.78%,相關性不明顯。美國玉米播種通常為4月初至6月初,收獲時節為9月中旬至11月,如果玉米帶中部地區的播種條件適宜,40%~50%的美國玉米作物可以在一周內播種完畢,而且當今越來越大型的耕種設備意味著美國農戶可以以驚人的速度播種玉米。
而從CBOT玉米的歷史價格走勢來看,97-98年厄爾尼諾期間由于北美玉米單產反而有所提高,玉米價格微跌了2%;在最近一次的2009年厄爾尼諾期間,玉米價格上漲9%。從最近5次厄爾尼諾來看,厄爾尼諾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相對溫和,平均每次厄爾尼諾期間玉米價格約上漲1%。因此,可以認為,CBOT玉米價格和厄爾尼諾并不存在太過于明顯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