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7

世界透過沉船看中國

2015-06-05
来源:環球時報

  3日晚,救援人員對“東方之星”的底部進行切割作業,搜救工作仍在徹夜繼續。

   【香港商报网讯】“這是一次震驚整個中國的災難”。載有458人的“東方之星”客輪遭遇風暴沉沒長江之中已經過去几天了,截至今日,沉船事故已確認80余人遇難,14人生還,仍有300餘人生死不明。為了爭分奪秒搜救幸存者,中國出動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對這起巨大的沉船災難,德國總理默克爾、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國務院、歐盟代表等都發出唁電,向中國政府及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日本首相安倍也致函中方稱“將提供盡可能幫助”。許多國際媒體都對“東方之星”的救援過程進行了文字或圖像直播。德國漢堡哈爾堡工業大學航運專家霍茨海姆接受《環球時報》采访时表示,中國現在已是現代化的強國,“中國制造”有了許多先進技術,能造最先進的船舶。但從這次沉船事故中仍可以看出,在大規模災難救援等眾多方面,中國都面臨著複雜的考驗。這次救援不僅是對中國政府反應能力、經濟和技術實力的檢測,同時也將考驗其應對輿論的能力。

  救援人員切割開底艙

  “長江沉船的救援時間不多了。”德國《明鏡》周刊3日稱,中國客輪在長江沉沒已經過去2天,仍有400多人下落不明。盡管仍存在有人在船艙內生存的可能,但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真實情況。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指示全力做好人員搜救,中國總理李克強則一直在現場親自指揮搶救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正在慢慢消失”。報道稱,數千名軍警和救援人員正馬不停蹄展開救援工作。 但救援的條件極其艱難。強烈的風雨阻礙著救援,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美聯社稱,這么重大的災難事故在中國非常罕見,可能是近70年來遭受的最嚴重沉船災難。報道稱,目前相關方面在長江上的搜索范圍已經向下遊延長了220公裏,這可能暗示大部分屍體可能已經被沖到離沉船發生地點很遠的地方。奧地利《新聞報》3日稱,黃昏之後河面上會起濃霧,水溫又低於10攝氏度。中國上億網民在社交媒體發起為遊客祈禱的活動。

  “如果有人生存,將是奇跡”,瑞士《新蘇黎世報》3日稱,救援人員試圖在船體上鑿出救生洞孔,打撈船舶起重機也試圖扶正船體。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船體仍露出水面的基礎上。據稱,中國政府已經命令三峽水庫進行了多次調度,出庫流量從17200立方米每秒減少到7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沉船救援創造條件。

  世界祈禱“能有奇跡”

  “在這艱難的時刻,我們希望救援人員能夠克服不利條件,搜救出更多幸存者”。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外長施泰因邁爾2日分別致函中國總理和外長對沉船事故表示哀悼。俄羅斯總統普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國務院、歐盟代表分別發表聲明,對客輪翻沉表示哀悼。日本共同社3日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就客船翻沉事故致函中方表示哀悼,並稱“願進行救援行動,提供盡可能的幫助”。

  《環球時報》記者3日在北京與幾位韓國朋友聚會,他們見到記者第一句話就問客船救援情況怎么樣了,當得知救援情況非常嚴峻時,他們的神情顯得非常著急。他們說,因為有“歲月”號沉船事件的痛苦記憶,韓國人對這次中國長江沉船事件感同身受,韓國各大媒體幾乎都在直播“東方之星”的救援過程。

  不僅是韓國,從東亞的日本到歐美等西方媒體,3日都用大量時間直播這場救援。與此前對中國官方信息持懷疑態度不同,西方媒體這次對事故和救援信息基本上轉述新華社、人民網和央視等官媒的報道內容。路透社稱,岸上居民和部分幸存者證實事發時氣候十分惡劣。目前該船長和輪機長已被控制,船長稱船在一兩分鍾內傾覆,初步調查也排除了超載和救生衣不足的可能。

  常被稱為“老牌右翼媒體”的日本《產經新聞》3日一則報道的標題是:“中國客船翻船仍有400人下落不明,李總理激勵徹夜工作的救援隊”。該報道稱,強風強降雨的狀態持續,加上長江水流湍急、渾濁,讓潛水員的視線被遮擋,搜救進展並不順利。

  《環球時報》駐日本記者近兩天一直關注日本媒體的報道。2日中國開始營救的時候,日媒普遍懷疑長江上是否真有龍卷風等,有媒體親自做實驗證明船體的重心較高是出事原因等,言下之意都有懷疑這是一起“人禍”。3日一早,日媒還廣泛報道中國網絡上傳出的一則所謂“中國管制媒體”的消息,並由此評論稱“中國政府在隱瞞事故情況”。但3日上午,中方專門組織美聯社、NHK、《讀賣新聞》等20多家外媒進入沉船核心區采訪。一直抱怨“中國政府封鎖消息”的日本TBS電視台當晚6時半播發新聞稱,“中國政府竟然允許外國媒體到救援現場采訪,並且還為外國記者准備了船只,真是前所未有”。

  大規模災難救援考驗中國

  “大約6周前,大多數東亞國家的政府官員曾在馬尼拉召開會議,討論改善地方船運安全問題。去年韓國客輪沉船事故,給亞洲各國敲響了警鍾。”“德國之聲”3日稱,實際上,2013年,南京海事局就發現10艘長江客輪中有6艘存在安全問題,其中一例是船員不知道如何穿上救生衣。在乘客上船以後也沒有向他們講解安全須知。一份對長江沿岸船運公司的調查顯示,63%的公司表示很難雇到有經驗、受過良好培訓的船員。韓國《朝鮮日報》稱,“這次事故讓中國的安全麻痹症成了批判的對象”。

  韓國《中央日報》稱,長江遊船沉沒,中國政府快速做出應對。中國總理李克強等組成的政府事故處理小組2日淩晨登上專機,在要求“調集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同時,李克強總理還要求每小時將救援情況透明地公布給新聞媒體,以便預防流言蜚語。

  德國專家霍茨海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災難表明從古老中國向現代中國轉變時仍存在大量不適。他說,在世界各國,大規模災難的救援都面臨著複雜的考驗,國內外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網絡盯著,官員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無限放大,引起巨大的風波,無論是當年美國卡特裏娜風災還是中國動車事故都是如此。他說,從報道來看,這次中國各方面應對都比較及時,包括網上對龍卷風的質疑也被迅速的回應平息。中國不僅通過命令三峽大壩減少放水這種改變自然的力量來救援,也允許國外媒體進入“東方之星”沉船核心區報道,這顯然是一種嘗試,也體現出中國人的決心。

  美國《外交政策》稱,在中國,類似的災難通常會讓當局面臨風險。表現出任何輕視或者敷衍之情都很可能被廣泛報道,甚至事故背後存在的一絲腐敗或者放松監管都可能使官員丟掉烏紗帽。政府必須在實時發布信息和公開接受掩蓋真相所遭受的譴責之間做出選擇。報道稱,自從社交媒體在2011年動車事故後,中國總體上支持更加透明的報道。這一次,關於翻船事故的議論主導了整個中國網絡,微博上相關的議論已經高達3.6億次。而官方顯然引導人們關於這次事故的議論。人民網等各大官方網站迅速創建了專門網頁,政府也及時發布各種信息。盡管不少中國網民對這些信息持將信將疑的態度,但無論如何,所有人目前都團結在一起,為數百人能夠安全獲救而祈禱。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張濤甫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總體上,政府在救援方面,展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力。在突然災難面前,政府不僅要竭盡全力做好救援工作,而且要做好輿情處理,兩場戰役都要打好,特別在輿論複雜的今天。

  張濤甫稱,整個人類社會進入風險社會,處於轉型當中的中國面臨雙重風險,急劇的轉型和各種突發性風險疊加,需要管理者在發展過程中克服不確定性,如何防范、減少、化解風險,考驗整個社會和管理制度的智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