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FT:A股也適用Smart Beta策略

2015-06-10
来源:FT中文網

  英國《金融時報》 史蒂夫·約翰遜 報道

  主要指數提供商MSCI明晟周二晚些時候宣布,在剩余的一些與市場進入有關的重要問題得到解決之后,它就會宣布關于中國內地的A股市場是否納入其旗艦基準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決定。

  不過,不論MSCI即將做出的決定是什么,事情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上海和深圳市場將越來越國際化。目前它們是世界范圍內少數仍由國內投資者主導的市場中的兩個。

  中國政府正在通過向境外機構授予越來越多的投資配額,穩步向境外投資者開啟大門,同時,“滬港通”計劃為海外資金開啟了另一個投資渠道。

  上周,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決定將A股納入其最主要的新興市場外匯交易基金。這一決定可能成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然而,對于A股這樣神秘又看上去難以捉摸的市場,人們到底應該怎樣進行投資?

  在全球其他地區,長期以來存在著一種觀點,投資者可以通過將其投資組合向特定風險因素傾斜,在整個周期上跑贏市場。

  規模較小的企業、“估值”低廉的股票、以及股息收益率較高的股票都有帶來超額回報的傾向。多數情況下,投資者還能通過偏重于那些已經顯示出強勁增長勢頭或低波動性的股票,跑贏股指。

  這些觀點催生了全球投資產業的一個新領域——即所謂“smart beta投資”。富時集團(FTSE Group)首席執行官麥思平(Mark Makepeace)認為,最終,全球每一美元投資中將有35美分是依照這種策略投資的。

  然而,在A股市場,90%的股票由國內散戶投資者持有,極高的換手率導致股票平均持有期只有兩個月。此外,由于整個市場的市盈率高達62.7倍(深市前向市盈率),不斷轉戰多個市場板塊的投資者,對股市估值的飆升早已見怪不怪。在這樣的市場中,上述因素依然適用么?

  A股市場的行情與全球各股市的走向毫無關聯,大體上也和其他新興市場沒有關聯。在這個全球市場不斷走向步調一致的時代,這一事實令A股市場顯得特立獨行。

  然而,全球第三大基金公司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以下簡稱SSGA)的研究表明,許多在全球其他地區看到的行為定勢,也會在滬市和深市發現。

  根據SSGA亞洲(除日本外)投資組合策略師負責人吳重光(Sunny Ng)和同事喬治?奧格特(George Hoguet)、鐘培熙(Christopher Cheung)的數據分析,其中最顯著的是價值效應。

  他們利用從2002年初到2013年底的數據研究發現,市凈率最低的五分之一股票每月跑贏A股大盤83個基點(相當于每年超過10個百分點),而尤金?法馬(Eugene Fama)和肯尼思?弗倫奇(Kenneth French)在2012年一份關于美國股市的研究中發現,美國股市的這個數字是44個基點,僅為中國A股的一半多。法馬和弗倫奇創建了關于市場行為的“法馬-弗倫奇三因子模型”。

  研究發現,中國的價值股產生超額回報的趨勢在統計上是顯著的,而至少自2010年以來,市凈率最高的那些股票跑輸了大盤。

  股息收益率效應,或者說派息最多的那些股票跑贏大盤的趨勢,看上去也適用于中國股市。SSAG團隊發現,2002年至2013年,股息收益率最高的五分之一股票每月跑贏MSCI明晟中國A股指數55個基點,這一趨勢在統計上也很顯著。

  同樣,波動性最低的股票跑贏大盤的特點看上去也適用于中國;過去5年中波動性最低的股票每月平均跑贏大盤47個基點。

  吳重光承認,這一發現令他感到“驚訝”,因為中國內地股市“瘋狂的成交量”按說可能消除掉低波動性溢價。

  SSGA的團隊得出,另外兩個在其他市場普遍存在的現象——小盤股跑贏大盤、以及上漲勢頭最為強勁的股票后市繼續上漲——似乎并不適用于中國市場。

  該團隊發現,對于上述兩種現象,跑贏大盤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但在統計上并不顯著,漲勢效應可能被極高的成交量抵消了。

  然而,吳重光得出,基于因子的投資策略在中國內地“或許是有吸引力的”,特別是偏重股息收益率和價值股的投資策略。

  此外,當然了,如果這些策略在目前是有效的,那么可以合理推斷出,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及其國內股市的所有權制度逐漸變得更像世界其他地方的股市,這些策略會更加有效。

  在中國,已經有些人通過因子投資策略賺到了錢。隨著中國工資水平提高、更多地向國際規范靠攏,因子投資或許將成為未來的方向。(FT中文網)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