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臺媒:開罰惹惱阿里 臺灣路恐愈走愈窄

2015-06-16
来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6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6日評論稱,臺經濟部門開罰阿里巴巴,負責人鄧振中以臺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阿里巴巴開罰的地區,道盡臺灣社會的落伍與官員的無奈。長此以往,我們擔心臺灣路會愈走愈窄,最終是害了臺灣。

  文章摘編如下:

  在開曼群島注冊的阿里巴巴,2008年以新加坡商名義來臺開設分公司,2014年在紐約上市,公開募股(IPO)的公開說明書顯示,日本軟件銀行(SoftBank)持股34.4%,美國雅虎持股22.6%,兩者合計持股57%,盡管以馬云為首的經營團隊持股低于3成,但對人事、財務、會計具有控制權。

  臺“投審會”以股東結構申報不實開罰12萬元新臺幣。隨后阿里巴巴也依臺灣法律要求,在5月中旬重新以陸資身份遞件“投審會”。整個事件看似依法行政,并沒有任何可爭議的地方。但值得省思的,若從經濟發展的格局來看,臺灣對于陸資來臺的法規及環境,遠遠跟不上世界開放的腳步。

  阿里巴巴在大陸電子商務市場的市占率超過8成,目前在全球各地設分公司,也十分順利。不僅全球的商品,包括臺灣生產都可以在淘寶網、天貓買得到。更重要的是,《華爾街日報》網站全文刊發了馬云的一篇文章,指出阿里巴巴的美國戰略:為美國企業打開中國市場。

  臺灣產品靠阿里巴巴賣到大陸與全世界,美國產品也透過它賣到大陸,電子商務平臺跨越國界,是真正直接面對全球市場的平臺。英國《經濟學人》稱阿里巴巴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若因陸資因素,要求阿里巴巴撤離臺灣,恐怕損失最多的是臺灣自己。

  透過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可以讓臺灣的商品熱銷大陸。例如去年11月11日的光棍節,3天就賣出了3噸堅果、1.5噸蔓越莓干,都是由臺灣Costco出貨。況且投審會也肯定陸資來臺投資的正面效果顯著,從資料來看,開放陸資來臺6年,共核準667件陸資案,資金額12.25億美元。

  從投資業別來看,批發及零售業投資3.03億美元最多、占比24.74%,銀行業2.01億美元占16.44%,港埠業1.39億美元占11.35%,分居前3名,且都是以服務業為主。

  上述有二點值得臺灣省思,其一,惹惱了阿里巴巴,對臺灣只有壞處。目前阿里巴巴沒有來臺,就已經幫臺灣賣了很多商品,如果來臺設公司,應會給臺灣有更多機會。

  其二,除了制造業,臺灣應要更重視服務業的進出口。從數據來看,2014年島內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為64%,就業人數占58.9%,但在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來看,制造業的貢獻仍高于服務業,指出臺灣服務業受限于內需成長不足的事實,也指出服務業附加價值低落的現象,臺灣經濟要好,正確的服務業進出口政策是關鍵。

  服務業進出口與經濟的關系是多面向的,與貿易的進出口并不相同。阿里巴巴來臺,雖然是服務業的進口,但在臺設公司,用臺灣的員工,采購臺灣的商品,或提供平臺給臺灣廠商賣商品到大陸,這是幫忙提振臺灣經濟。

  要發達臺灣經濟,必須對服務業有新的認知,要提升臺灣服務業在地跨境服務能力,也就是能在臺灣賺世界的錢。我們應擁抱阿里巴巴來臺灣設分公司,也要爭取馬云之前答應阿里巴巴帶來的100億給年輕人的創業基金,支持臺灣青年在地創業,也幫助年輕人到大陸創業與工作,對陸資或其他地方的服務業進口能帶提供臺灣就業,幫助臺灣商品營銷世界的都給予歡迎。

  另外,我們應深耕臺灣商品的出口地區,由臺灣商品來吸引當地人喜歡臺灣的服務,來帶動臺灣的服務業出口。

  網絡經濟時代,我們應改變觀念,抓住所有的機會發達臺灣經濟。逆向而行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階段。一味地怕陸資,丟掉臺灣的機會,最終是害了臺灣。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