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節能惠民、以舊換新等政策相繼退出讓近兩年家電行業的增長歸于沉寂,但2015年,政策東風又密集吹來。不過與以往產業政策不同,這批宏觀政策并非直接推手,對企業而言,要想抓住政策紅利,還需要提高自我創新能力。
中國制造2025推動“智造創新”
首先是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個全新概念: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簽批,其中提到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 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家電企業是如何打造“中國制造”樣本的?最矚目的例子有海爾通過互聯工廠(無人工廠)打造的“智能制造”樣本,向世界展現用戶個性化需求推動企業智能制造的新思路。
在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看來,在全球工業4.0的革命浪潮下,新一輪的制造業變革不是在原有制造邏輯上的小修小補,而是結合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實現制造體系邏輯的全新顛覆。
目前,包括青島海爾、海信電器、四川長虹在內的家電上市公司相關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已經正式申報成為國家推進的專項項目。
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業內認為,《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僅僅是今年智能制造(工業4.0)的第一個政策風口。后續仍有一系列相關部委及地方的配套政策將會加速落地,形成持續性風口,預計智能制造將形成貫穿全年的持續性主題機會。”
萬眾創新盤活企業內部經營思路
繼“中國制造2015”后,國務院近日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簡稱“萬眾創新”),當然“萬眾創新”的目的在于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不斷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興產業,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
其實萬眾創新的思路已在家電企業身上由鮮活體現,海爾提出的“人人創客”、推動企業內部形成多個小微公司之舉,就是盤活傳統經營思路的一種轉換。
中國家電網記者了解到,包括志高空調目前也在企業內部倡導“人人經營者”理念,例如在售后服務板塊上,志高單獨成立了“邦客”品牌,公司持股51%,加盟商持股49%。“邦客”的主要目標是要在全國2萬家志高售后服務網點基礎上升級打造2000家旗艦店,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和售后服務的創收能力。
此外,志高的工程公司、海外小家電業務、技術中心、實驗室等也正在嘗試逐步推動公司化和市場化。
互聯網+提供萬種可能千種機會
“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并正式確立其為國家戰略。互聯網已經逐漸跳出一個行業的范疇,正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新引擎。
可以說,互聯網+的思潮將家電業這頭豬吹上了天,這在近一年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彩電領域、白電領域,還是制造商、零售商,都在學習、嘗試互聯網+的思維,到處流傳著或合作、或整合、或創新的故事。
從整個板塊來看,插上互聯網旗幟的家電經濟,有更多值得想象的空間。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話說,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玩法,中國過往這兩年的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跨界融合開始爆發。
以彩電行業為例,李東生認為,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生態模式在走,與日韓巨頭拼,很辛苦,尤其是在國際市場是這樣,而用互聯網思維打,有機會彎道超車。當然最終能否真的彎道超車,以及具體的時間,都還需要看自己的努力。
一帶一路帶來更便利的全球市場
今年春季廣交會期間,很多跑家電出口企業的媒體在采訪期間,經常會聽到企業提及“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從陸路和海路打通了我國與東亞、中亞、俄羅斯以及歐洲的貿易往來,在各個行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落腳在家電產業,“一帶一路”將會對家電進口、中國品牌出口、零部件進出口、合資品牌發展等方向有多維度的影響。
出口企業普遍認為,如果“一帶一路”戰略能逐步執行落地,那么物流運輸的便利等因素將對出口業務上的供貨周期、成本和定價等方面帶來一些積極因素。
出口業務占公司整體業務六成的志高空調,對于“一帶一路”就頗有感觸。志高空調副董事長、總裁黃興科近日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就大膽提出這樣的設想:“如果廣交會能從國家層面在‘一帶一路’國家舉辦,即廣交會走出,那么出口企業由OEM向自有品牌轉型的速度更快。”(記者 明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