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日本股市如何起死回生? 全靠央行承包

2015-07-06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年初至今,日本股市總體穩步上漲,其中既有投資者對于日本經濟復蘇預期升溫,也有多年來日本政府為了挽救股市而采取的措施。

  每當股市下跌時,日本央行會抓住時機逢低吸納,從而助推日本股市在今年年初曾創下15年來新高。

  年初至今,日本股市總體穩步上漲,其中既有投資者對于日本經濟復蘇預期升溫,也有多年來日本政府為了挽救股市而采取的措施。

  上周五(7月3日)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開盤下跌0.22%,報20476.69點,收盤時上漲0.08%,報20539.79點。

  回顧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時,日經225指數也曾經從近40000點一度跌至7000點,而隨后日本也進入了長達20年的衰退。

  但自2013年中期以來,日本股市終于出現“熊市終結”的跡象,尤其是在去年四季度日本經濟出現明顯好轉后,進一步推升了投資者對于日本股市的預期。

  今年,日股更是搖身一變,成為僅次于美股,與歐股“平起平坐”最受國際投資者青睞的市場。

  渣打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該行堅持在今年超配美股,以及在有貨幣對沖基礎上超配歐股及日股。其中,日股表現領先于全球基準,年初至今上漲15.5%,歐股上漲11.5%。

  “我們超配日股,這是今年關注的重點之一。從2014年12月至今,日本公司利潤穩步回升,實際工資也出現近兩年來首次上升,主要動因是消費支出有初步的復蘇跡象,日元走弱亦產生有利作用。在流動性改善以及盈利修訂向上的雙重利好影響下,日本股市自年初起持續急升。”渣打在報告中寫道。

  多年來,為了維持和促進股市的穩定發展,日本政府系統的各種養老基金和有關機構組成了維護股市穩定的中堅力量。其中,日本銀行(BOJ)堪稱全面介入股市的央行典范。

  目前,日本央行已經成為日本股市中僅次于政府養老基金(GPIF)的第二大“股東”。自2010年起,日本央行開始購買日本股市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2014年9月時,日本央行購買的日本股市ETF突破歷史紀錄,其持有規模占到了日本股市總市值的1.5%以上,超越了日本生命人壽,成為日本股票持有量第二高的機構。

  每當股市下跌時,日本央行會抓住時機逢低吸納,從而助推日本股市在今年年初曾創下15年來新高。通過直接為市場提供支撐,日本政府試圖鼓勵投資者跟風,將更多的錢投入股市,從而刺激經濟、提高通脹水平。

  日本央行公布數據顯示,過去2年,該行幾乎每隔三天就會介入股市,購入總量達2.8萬億日元(約合230億美元)的ETF。

  日本央行入市、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是日本政府維持該國股市平穩可控的重要途徑。

  目前,日本股市的投資主體是政府養老基金、人壽和財產保險公司、銀行、信托和投資銀行以及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日本政府養老基金作為日本股市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目前擁有130多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用于投資股市的資金最多可達約40萬億日元,目前持有的股票市值約為30萬億日元,占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總市值的5%。

  與中國股市不同的是,日本股市個人投資者數量不大。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股市泡沫頂峰時期,個人投資者擁有的股票也只有當時總市值的約30%。目前,日本個人投資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只占總市值的14.3%。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拯救日本股市的措施中,平準基金的運作并不理想。

  據報道,日本政府曾經為了對抗國際投資基金的影響,最近10年間在股市下跌時動用郵政儲蓄基金入市購買股票,以期扭轉股市的跌勢,但是一直收效很低。截至今年4月底,日本各類股票投資基金的資產總額約為100萬億日元,約占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20%。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