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后政改」焦點轉移需抓手

2015-07-09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2002年12月17日,我在《信報》第9頁發表《香港經濟轉型靠什麼?》,開首引了一則消息——「在國際展覽局於蒙地卡羅投票決定2010年世博會主辦城市前夕,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四頻道(國際頻道)的一次『中國報道』節目采訪了上海市常務副市長蔣以任。蔣先生說,上海若申辦2010年世博會取得成功,則未來8年上海的經濟發展就有了『抓手』,邊說邊做右手握物件的手勢。」
 
  上海有世博香港有什麼?
 
  那則消息引發我思考和討論一個問題:香港經濟轉型的「抓手」在哪里?
 
  「抓手」是一個譬喻,指能帶動或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具綱領意義的工程或規劃。上海有2010年世博會這一巨大工程為「抓手」,帶動了之后幾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相比較,香港經濟轉型目標雖然早在上世紀末就已明確即盡快建成知識經濟,但是,13年前我寫那篇文章時未找到「抓手」。
 
  至今,除了金融領域先后有內地企業上市、人民幣離岸業務和最近的「滬港通」等做「抓手」,使香港得以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他領域,如拓展高科技產業,仍苦於沒有「抓手」。
 
  如今,進入「后政改」階段,本屆特區政府引導香港社會焦點轉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能否盡快奏效,關鍵仍在於能否盡快找到「抓手」。
 
  須提挈全局振人心促經濟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將房屋、扶貧等列為施政重點,是適切的。一則因為積重難返,二則因為尚無「抓手」,所以,一系列政策措施固然有成效,但是,未能產生提挈全局的作用。
 
  所謂「提挈全局」,一是要能夠振奮人心,二是要能夠帶動一系列經濟活動。迄今,房屋政策以遏制「炒家」,尤其主要來自內地的投資者為重心;推出公營房屋計劃曾以「香港永久居民優先」為宗旨。樓價依然高企固然因為多種因素,但是,房屋政策和相應計劃在振奮人心和帶動一系列經濟活動方面差強人意,是不爭事實。
 
  扶貧最大貢獻是香港有史以來首次制訂了貧窮線。如何扶貧?如何脫貧?至今靠非經常性、針對性的補貼。政府有沒有中長期規劃來減少貧窮家庭和人口并逐步推高「貧窮線」?若沒有,則應當有。若有,則必須盡快公布并切實推行。
 
  宜重經濟民生忌轉向補選
 
  「后政改」留給本屆政府引導社會焦點轉向經濟民生的時間十分寶貴。一方面,今年反對派組織的七一游行人數之少,折射香港大多數居民對反對派的言行已產生不滿或疲累之感。引導社會焦點轉向經濟民生正其時也。另一方面,反對派不會甘心失敗,會以七一游行為警惕,調整部署、加強對抗,阻止社會焦點轉移。鑒於湯家驊已然辭去立法會議員,按照相關法律必須進行補選。本屆政府必須在補選日之前實現社會焦點向經濟民生轉移,否則,政治議題將成為補選主題。這就更需要找到房屋政策和扶貧政策的「抓手」。如果一時間無法找到這兩個領域的「抓手」,那麼,就必須找其他經濟民生領域的「抓手」。否則,轉移社會焦點的效果會打折扣。
 
  在七一慶回歸酒會致辭時,行政長官梁振英希望反對派立法會議員不要對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政策實施阻礙,否則,政府的努力會事倍功半。這樣說是對的。如果政府推出具振奮人心、帶動一系列經濟活動的政策而遭反對派「拉布」,那麼,不僅民意會支持政府,而且,反對派會在今年11月區議會和明年9月立法會競選中遭受選民懲罰。換言之,找到經濟民生的「抓手」,還會產生積極的政治效應。
 
  經濟民生「抓手」從何而來?不妨從配合國家推動「亞投行」、實施「一帶一路」規劃中找。具體方案需要取得中央支持和內地相關省市自治區理解,也需要特區政府決策層轉變思維模式。
 
  不能不指出,這麼多年來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蹉跎,同本地缺乏找「抓手」的能力頗相關。上述金融領域「抓手」都是中央給的,當然香港也積極爭取,但不是「土產」則是不爭事實。為何本地無「抓手」?因為依然相信「積極不干預」,等市場提供「抓手」。然而,環視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或地方是由企業提供「抓手」的。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