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7

中國力量——深圳對口幫扶河汕地區見聞(二)   

2015-07-13
来源:香港商報

走进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大樓,“把理想寫在大地上”幾個大字躍入眼簾。

  6月初夏,暖風習習。駐深圳的港澳記者,一行9人驅車河源、汕尾,深入到偏遠鄉村,親眼目睹深圳對口幫扶河汕落后地區的成果:共建新城、產業扶貧、科技幫扶、園區援建、教育創強、特色養殖,以及滄海變良田、“戶戶通”……當年香港帶動珠三角地區快速發展的基因在粵北粵東復制、升級、擴散。傳授經驗、幫扶項目、帶動發展,鄧小平提出的先富帶動后富理論,在山區的鄉野、在沿海的市鎮中踐行。強大的正能量撲面而來,感動、驚訝、嘆服,“中国梦、同富裕”!這是一股團結奮進、自強不息的中國力量!                      香港商報記者 陳明漢

“把理想寫在大地上”

合作區社會事務局副局長葉征航(左)向采訪團介紹深汕合作區的基本情況。

  下轄海豐、陸豐、陸河,以及華僑管理區和紅海灣開發區的汕尾市,是本次港澳媒體團探訪的第二站。汕尾,1988年1月建市,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內屬較落后地區,2014全市年GDP716億元人民幣,在粵省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倒數第二。可以說,幫扶汕尾的工作成效,對廣東省經濟均衡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上河惠高速,經廣惠高速轉深汕高速,采訪團一行6月10日中午抵達汕尾的鵝埠鎮。這個距離深圳龍崗不過60公里,僅40分鐘車程的地方,正醞釀著一場令人震撼的造城壯舉--深圳與汕尾兩市共建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呼之欲出。

  深汕合作區偶遇深圳拓荒牛

  走進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大樓,“把理想寫在大地上”幾個大字躍入眼簾。這是637萬汕尾人民的盼望,也是深圳人的愿望,更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期望。于是,省里的審批文件快速的批下來了,富有改革經驗的深圳干部來了,鵝埠、小漠、赤石、鮜門四鎮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劃了出來,一個瀕海的現代化新城在古老的粵東大地上展開藍圖。合作區里振奮而忙碌的人流,隨處都有當年深圳的身影。

  合作區一樓是展示廳,整個大廳布置簡約明亮,關于合作區介紹的展板沿墻壁擺開,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在的展板前,合作區社會事務局副局長葉征航向采訪團介紹深汕合作區的基本情況。這位來自深圳市民政局的女官員告訴記者,2011年5月深汕特別合作區誕生,突破了一些困難和障礙后,2014年6月,深汕特別合作區投資控股公司終于注冊成立,7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書華到合作區檢查指導工作,合作區也由此進入超常規發展的軌道,當年10月,合作區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經省委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同年,深汕特別合作區73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簽約項目金額達764億元;今年初,明確合作區財政由廣東省直管。

采访团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展厅偶遇前深圳報業集團社長吳松營(图中老者)。

  “深汕特別合作區實行的是管委會負責制,管委會主任由深圳干部擔任,黨工委書記由汕尾派駐。深圳主導經濟管理和建設事務,汕尾負責征地拆遷和社會事務。”葉征航在介紹這種全新的體制機制時說,合作區的內核是“深圳”,這樣的機制設計,意在把深圳和汕尾的比較優勢進行疊加。

  在合作區的采訪過程中,有小個插曲:在展示廳的大沙盤前,葉征航正在給采訪團介紹情況,一位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大家面前,本報原社長、前深圳報業集團社長吳松營帶著另一位老先生,精神矍鑠的從香港趕到汕尾,說要為合作區的發展貢獻余力。記者們被這位值得尊敬的老報人吸引,紛紛上前問候。雖然退休多年,但提起深汕合作區,老先生就抑制不住興奮,“有深圳改革的成功經驗,有包括深圳在內的粵港企業的資金,再加上合作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這里會建得和深圳一樣好。”老社長雖已是年過七旬的老者,但仍然心系開發區的發展,專程從香港請來城市規劃專家朱杰教授,為開發區的建議出謀劃策。

深圳“拓荒牛”向在場記者回憶著深圳初創時的艱難歲月,憧憬著深汕開發區的美好未來。

  現場的氛圍顯然觸動了吳老,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他們那代“拓荒牛”在深圳奮斗的日子,他向在場記者回憶著深圳初創時的艱難歲月,憧憬著深汕開發區的美好未來。說到動情處,老人家用力地揮舞著雙手,堅定的笑容在臉上綻放,暖暖的正能量讓人動容。

  浸染深圳精神的理想主義者

何學文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圳干部“心懷理想、追求卓越、樂于奉獻。

  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何學文,是另一位令人動容的人。這位把青春獻給深圳改革開放事業的人,自1989年到現在的近三十年間,他一直在為深圳的建設發展默默耕耘,歷任團市委副書記,寶保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寶保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中國國際貿促會深圳分會會長、深圳委員會主任,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2013年起兼任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2014年出任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亦是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的總指揮。

  在深圳那片熱土播撤青春與激情后,何學文又將理想寫深汕合作區的土地上。記者從多位在何學文身邊工作的人員那里聽到:何市長精力充沛,不僅每天要與七八批意向投資客洽談,對深圳幫扶汕尾的工作也特別重視,對待工作事無巨細并且充滿信心。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林偉軍說,“何市長來汕尾三個月時間,即能對這里情況有非常精準的了解,真的很令人驚訝。”他說,自從何市長來到汕尾,深圳對口幫扶汕尾實現了質的飛躍,何市長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掀起了深圳對口幫扶汕尾的熱潮。

  何市長接受采訪時說,要把汕尾最邊遠的四個小鎮,可以說是“荒郊野嶺”建成一塊產業高地、一片生命綠洲、一座未來之城,沒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情懷是不行的。“去年合作區已有37個項目成功落地,今年計劃50個項目落地,時間緊,任務重,時不待我,只爭朝夕。”何學文說,合作區干部的工作守則就是“牢記使命、心懷理想;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團結協作,規范高效;熱情服務,廉潔公正;好學進取,樂于奉獻”。

  “我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做官的,干部們吃在食堂,住在宿舍,拋棄深圳的優越環境來這里吃苦,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何學文的話擲地有聲。

  據透露,深汕合作區已制定三年計劃:2014年起步,2015年走穩,2016年起跑。經過多輪談判,深汕合作區目前已與騰訊云計算數據中心、華潤新一代數據中心、中瑞華瑞機電工業園、晟火科技、大百匯生物制藥、瑞和裝飾材料、田園沐歌等大型企業簽約入區落戶。實現這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市長據說為此每天都要工作近二十個小時,每夜的睡眠時間不足四個小時。

  當日中午,采訪團在合作區辦公食堂用餐,記者們本想借工作餐時間對何學文進行更深入的采訪,未想到,一頓工作餐下來,他竟要起身離位四五次,去處理一些緊急公務,港記們的采訪也因此時常中斷。這些細節比官樣的采訪更令人印象深刻。

  迷茫港青不妨北上汕尾創業

  深圳特區的成功得益于“那時”香港的“務實”影響。隨著深圳經驗在全國推廣,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被全國認同,并成為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中國力量。

  對于一個古老的中國而言,每一次變革、每一個進步,絕非一蹴而就那么簡單,這背后有許多人的艱辛付出,需要觀念轉變,需要務實開拓,這些恐怕是那些熱衷“獵奇”的許多港媒無法理解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自認為前途迷茫的香港青年們,應該多到內地走走看看,最好是投入一份熱情,參與到中國“再改革”的洪流中去,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受真正的中國力量。無論是大眾創業,還是萬眾創新,深汕合作區都給港青們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