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姣
“大宗商品最恐慌的時候已經過去。”伴隨著投資者情緒的回暖和大宗商品市場反彈,有業內人士如是判斷。
然而短期反彈難掩脆弱的基本面,由于實體經濟需求疲軟,由股市反彈帶動的情緒修復也難以提振商品。本周一,大宗商品市場綠意盎然,除雙粕、雞蛋等少數農產品期貨泛紅外,有色、煤炭、建材、化工板塊集體走跌,其中熱卷、瀝青、PTA、鎳主力合約的日跌幅均超過2.3%。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從最近大宗商品的走勢來看,實體經濟疲軟是導致其持續下跌的主因。未來商品有3個故事可講:實體經濟見底、國內無風險利率下降和改革將降低風險溢價。這3個故事支撐了未來商品的漲勢,但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所以短期未見超跌反彈。在見底前,商品市場波動會加大,不宜過早抄底。
“黑色星期一”再現
A股在上周最后兩天的強勁反彈一度帶動主要工業品如銅和原油的反彈,然而隨著市場情緒逐步修復,上周五夜盤時大宗工業品價格開始回落,本周一商品市場持續弱勢,想繼續博反彈的商品投資者顯然“悲劇”了。
截至昨日收盤,有色板塊以1.31%的跌幅領跌市場,其中滬鎳和滬銅分別下跌2.35%和1.55%;化工板塊下跌1.23%緊隨其后,其中PTA、PP分別下跌2.38%、1.67%,塑料、滬膠、PVC的跌幅均超過1%;建材、煤炭板塊的跌幅也都超過1%;軟商品和谷物板塊的跌幅分別為0.53%和0.29%;油脂板塊則收漲0.1%,成為唯一一個飄紅的板塊。
“上周大宗商品的集體性大幅下跌,更多的是受到流動性沖擊導致系統性的下跌風險,當然基本面決定了這次下跌的幅度和速度,黑色產業鏈確實比較糟糕,而原油價格的下跌同樣帶動了化工品的下挫。”光大期貨分析師孫永剛告訴記者,在中國股市企穩之后,市場的心態逐步企穩,大宗商品的反彈也自然呈現。
對于周一商品下跌的原因,南華期貨宏觀研究中心副總監張靜靜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股市回暖,商品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的“蹺蹺板效應”再現,此前四、五月份股市上漲速度較快的階段,商品市場就比較平淡且偏弱走勢;第二,此前市場對于希臘問題偏悲觀,市場以偏空思路應對,不過尾盤時“希臘與歐元區已達一致意見”的消息一經公布,商品就出現普遍拉升;第三,周三將公布中國二季度GDP,目前市場普遍認為低于7.0%,南華期貨的預期是6.8-6.9%,市場正在消化這一預期。
基本面仍然偏弱
隨著市場理性情緒占據主導,投資者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實體經濟的表現,大宗商品價格亦重新回歸基本面,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眼下的宏觀經濟顯然難以支撐大宗商品繼續反彈。
“盡管上周股市回暖導致商品企穩反彈,但反彈只是短暫的,決定商品的還是供求關系。而供求關系體現在工業部門通縮壓力上,從6月份PPI跌幅擴大和很多商品進口下滑也可以看出。鑒于實體經濟需求疲軟,由股市反彈帶動的情緒修復難以提振商品。”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目前商品還面臨中國實體經濟疲軟、美聯儲加息等一系列不利的宏觀環境,短期來看商品會自反彈高點回落,而中期可能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反彈的可能,但是長期走勢依舊偏弱,特別是由中國經濟轉型帶動的商品需求下滑的利空和全球經濟疲軟帶動的工業產出過剩,以及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融資需求萎縮都意味著商品尚沒有到抄底的時機,過早抄底不僅需要考慮資金成本,還要承擔一定下行損失。
混沌天成期貨分析師孫永剛同時表示,現階段,在中國經濟持續疲軟、外部環境不穩定、美聯儲可能即將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繼續弱勢成為大概率的市場共識,如果中國財政乏力帶動經濟抬升,那么大宗商品繼續走弱跌破新低的概率依然較大。
“短期行情已經見底,但博反彈的機會還沒到,建議投資者做右側交易。”海通期貨[微博]研究員毛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阻止商品上漲的兩張“底牌”,一是美聯儲加息預期,二是美元走勢或再一次綁架商品價格,不過10月份之后,不排除在實體經濟見底以前,商品有驚喜出現,但時間點還沒到。
“未來商品有3個故事可講:實體經濟見底、國內無風險利率下降和改革將降低風險溢價,這3個故事支撐了未來商品的漲勢,但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所以,短期未見超跌反彈。而在見底前,商品市場波動會加大。”毛建平說。
不過張靜靜認為,短期來看,希臘風險淡化及中國經濟降速的利空出盡對于商品多頭是個不錯的機會,但也要同時觀察股市的情況,一旦股市出現“報復性”上漲,那么商品的機會仍然比較小。“美聯儲加息時點有望推后,預計9月加息的概率較低,最早也將推遲至10月甚至12月。若如我們所料則商品或將在7、8月啟動反彈行情,隨后重回下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