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金融街豪擲百億京滬拿地 難復制北京金融街模式

2015-07-17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不差錢的金融街一天內在上海、北京刷了上百億元的買地錢,一線城市戰略布局意圖明顯。

  7月15日上午,金融街先是以88.15億元奪得上海閘北區火車站北廣場重磅地塊,刷新上海年內總價地王紀錄,地塊成交樓板價約2.7萬元/平方米,地塊溢價率50.12%;下午,又以17.6億元買走北京市豐臺區花鄉四合莊(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東區三期)1516-12-A地塊,溢價率36%。

  金融街選擇在此時加碼上海市場,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其能否在外地成功復制北京金融街。

  對此,億翰智庫研究總監張化東分析認為,金融街面對的挑戰不僅在于市場開拓。在內部,此前由于安邦保險四度舉牌金融街,持股比例高達20%,這對于持股26.89%的大股東控股地位形成一定威脅(加上一致行動人共持股30.12%);在外部,公司為了戰略目標不得不拓展外地市場。然而金融街在外地所拿商業地產項目,不論銷售還是區位均不具有太多優勢,遠遠不如北京金融街。

  金融地產難復制

  作為金融街在北京的主要項目,北京金融街占地1.1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第一個大規模整體定向開發的北京金融產業功能區。金融街聚集了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及眾多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和國企總部。

  但金融街要把北京金融街搬到全國各地有難度。“因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只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其他城市都做不起來。”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北京金融街是圍繞北京金融中心的不動產開發,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地產領域,要形成全國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得看土地資源與城市經濟環境。

  上海、深圳已然不可能再有相同的地塊資源讓金融街去開發,實際上,金融街也沒有形成一套具體的運作模式和資源、技能等,仍然是一家傳統的開發商,但金融街仍然要依賴北京金融街的故事去獲取土地。

  去年,金融街南下廣州完成首次布局后,又在北京拿下昌平北七家地塊。今年開始,金融街更是打開了上海零項目的局面,與SOHO中國達成“海倫項目”和“靜安項目”的收購協議,分別改名為金融街(海倫)中心與金融街·靜安廣場,兩項目均在建。此次京滬拿地,也凸顯了土地饑渴。

  與上述業內人士看法接近的是,張化東也指出,金融街此次獲取上海商業地的地理位置,與北京金融街沒有可比性。金融街集中于一線城市復制北京金融街的策略是否正確、可行,后續還有待觀望。

  根據金融街官網披露,金融街目前開發的項目分為商務地產、旅游地產和住宅地產三大類,所在城市為北京、天津、上海、惠州、廣州、重慶。

  金融街2014年年報披露,受進入城市市場整體下滑、部分項目前期手續延后未達到銷售條件、部分項目銷售策略調整不及時等影響,公司實現銷售簽約額約130億元,同比下降42%。其中商務地產銷售簽約額約為 73.4 億元,同比下降 51%。年報顯示:“面對不利形勢,公司通過加快前期工作、拓展銷售渠道、加大銷售激勵等措施,4季度銷售有明顯進展,但全年銷售仍下滑較大。”

  內外部的挑戰

  金融街是北京西城區國資委通過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控股的一家地方國企。2014年年報顯示,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持有金融街30.12%股份。

  上述業內人士直指,金融街的典型問題有二:一是控股股東背景在變化。如公司的前身是重慶華亞現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公司與金融街集團進行了整體資產置換,隨后上市。隨著險資舉牌,公司股東結構生變,核心競爭力就發生變化。

  二是企業靈魂人物并非控股單位的實際控制人。金融街控股股東——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為王功偉,而2011年7月起,金融街控股董事長為劉世春。

  公司發展與人事架構變化始終有一層微妙的關系。安邦保險2014年4月份開始連續四次舉牌金融街,持有股份達到20%,安邦保險與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的30.12%的股權占比差距進一步拉近。面對安邦保險的野蠻增持,金融街控股股東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展開了反擊。今年5月,金融街建設集團與一致行動人增持金融街5500萬股,持股數量增至9億股,持股比例由27.92%增至29.74%。11月,金融街又啟動首次回購,其與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也上升為30.12%。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存在安邦保險持續買入并最終進行要約收購,金融街集團交出控制權的可能。但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金融街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進一步增持,提高控股比例,并與安邦保險展開合作。市場普遍認為后一種情形可能性更大。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