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五中全会10月开 锁定十三五

2015-07-2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昨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将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完成12个五年规划(前十个为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2020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这份规划将对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五年作出怎样的安排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习近平政经学备受关注

  海外媒体解读认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也开始谋篇布局。这份规划关乎中国实现小康目标和经济发展出路,也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执政之后,第一个五年规划,它将成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完整呈现的作品,备受外界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从5月27日至今,习近平已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上海、江苏、贵州、湖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三场座谈会中,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两年前,习近平在调研时曾讲过这样一句家常话。此番在贵州调研,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并明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这意味着,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和攻坚拔寨的冲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补「短板」将成为中国官方「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区域经济的「短板」也进入习近平视线。在长春,他重点关注了发展遇到新困难和挑战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习近平强调,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要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在浙江和贵州的两次考察中,习近平均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同时也强调了农业现代化,他说,这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分析称,习近平在最近考察中强调如上内容,显然是有的放矢。「2020年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创新驱动是核心,农业现代化是基础。」10大领域求明显突破

  补齐「短板」兜好底的同时,习近平也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

  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要求,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将完成三个转变:从主要靠投资、出口变为「三驾马车」协同带动;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在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和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创新。

  五是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下,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六是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

  七是协调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区域经济战略,未来,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成为政策重点。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九是民生。昨天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也要求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

  十是扶贫开发。对于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工作。习近平要求各地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