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各界人士吊唁万里:习仲勋夫人齐心率子女献花圈

2015-07-19
来源:澎湃新闻

  習仲勛夫人齊心所獻花籃

  “他教育自己的子女永遠跟勞動人民、跟廣大人民在一起,不要搞特殊,要廉政、要學習科學知識。”萬里長子萬伯翱7月18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7月15日12時55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之后的幾天,萬里的吊唁儀式在北京某醫院舉行。

  7月18日一早,吊唁廳門口就排起長隊,前來吊唁的多為萬里及其子女的親朋好友及各界人士。萬里的子女一身素服,在吊唁廳內外向前來吊唁的人表示感謝。人們佩戴白色胸花,寄托哀思。

  中新社記者與吊唁者們步入吊唁廳。廳正中懸掛著萬里遺像,上方橫額書“沉痛悼念萬里同志”,廳內循環播放著萬里生前最喜愛的樂曲《紅梅贊》。廳內外擺滿了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其中包括習仲勛夫人齊心率子女所獻花圈。

  吊唁人向萬里遺像三鞠躬,獻上白色菊花,隨后向萬里家屬致哀。

  年近93歲的農業部原部長何康吊唁時,在廳內大哭起來。“沒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沒有當時工作上的互相支持與密切配合,沒有老爺子推行的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就不會有這樣的感情,這就是戰友之情啊。”萬伯翱說。

  萬里主政安徽期間,曾頂住壓力推行農村聯產承包,受到人民愛戴,彼時有言稱“要吃米、找萬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言,中國的改革始于農村,農村的改革始于安徽,萬里同志是有功的。

  北京市原副市長張百發也來了。他突然跪下行大禮,哽咽著說,“我是學生,我給老師就要行這樣的大禮才對”。

  在“文革”當中,萬里曾被批斗,陪他挨斗的三人中就有張百發。后萬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長,長期主管城市建設,李瑞環、張百發被媒體稱作萬里得力的“哼哈二將”。

  被劇作家曹禺稱作“北京市高干下鄉第一人”的萬伯翱,向記者回憶起父親送他下鄉勞動鍛煉的情形。

  1962年9月,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副市長的萬里,將18歲的長子萬伯翱送到河南省西華縣黃泛區農場,和眾多知青一樣工作,萬伯翱一干就是整整10年。

  “開始我也不大理解,老爺子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說共產黨員沒有不愛他的子女的,但是看怎么愛,把他放到玻璃房里頭不經風雨、不受風霜,那是培養不出接班人的,必須到實踐中去,到工農中去,到第一線去鍛煉。”萬伯翱說。

  對自己,萬里要求同樣嚴格。在任時,他就喜歡輕車簡從下基層,對興師動眾、前呼后擁的做法極不贊成。退休后,他對自己要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對此,萬里給自己定了三條具體規定:不參加剪彩、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離休以后,他嚴格遵守著自己規定的“三不主義”。

  從不給別人題字的萬里,在1962年9月6日給萬伯翱題了字:“一遇動搖,立即堅持”,這成為萬伯翱銘記在心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父親要他堅持的,是與人民在一起。

  “老爺子告訴我們,過春節不要回來,要跟勞動人民在一起,要跟堅守在祖國荒島的偉大戰士,堅守在交通戰線執勤的交通民警同志,堅守在高爐、煉鐵的工人同志們一起過春節,這不僅不是一種遺憾,而是一種自豪”。萬伯翱說。

  一位現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在悼念萬里時寫道:“萬里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也是民主法治建設的推動者。沉痛悼念、深切緬懷萬老,愿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