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廣東宣傳部長庹震升任中宣部副部長

2015-07-17
来源:新浪新闻

庹震 資料圖

  根據中國作家網報道,2015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央宣傳部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主持,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宣部副部長庹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尚之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作會議總結。

  上述官方報道證實,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庹震已調任中宣部副部長。

  庹震簡歷(截至2015年7月)

  男,漢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82年6月入黨,1976年6月參加工作,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記者。現任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1976-1978年,河南省南陽縣溧河公社插隊知青。1978-1982年,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1982-1986年,經濟日報社總編室編輯。1986-1988年,經濟日報社工交部副主任。1988-1992年,經濟日報社記者部副主任(其間:1992.04-1992.09掛任河北省保定地區涿州市副市長)。1992-1993年,經濟日報社記者部代主任。1993-1996年,經濟日報社記者部主任。1996-1996年,經濟日報社編委會委員、記者部主任。1996-2005年,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其間:1997.09-1997.11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學習;2001.09-2001.11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學習)。2005-2011年,經濟日報社總編輯。2011-2012年,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2012年至今,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第十屆、十一屆廣東省委委員。

  以下為中國作家網報道全文

  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座談會——吹響繁榮兒童文學的集結號

  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眼滿足少年兒童閱讀需要,繁榮兒童文學創作,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少年兒童 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7月9日至10日,由中央宣傳部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主持,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宣部副部長庹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尚之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作會議總結。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百余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和29家專業少兒出版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在兩天時間里,與會代表就繁榮兒童文學創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和討論,深入分析兒童文學面臨的新形勢、新課題、新任務,認真探討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兒童文學創作與出版的新常態、新問題,討論深入廣泛,形成共識。

  這次會議是第一次由中宣部和中國作協共同召開的關于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的全國性會議,大家認為,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兒童文學事業的重視。從作家、評論家到出版社工作者,會議覆蓋了兒童文學生產傳播的全過程,從80多歲的老作家到“80后”的文學新人,老將新秀,濟濟一堂。很多與會的作家、評論 家、出版家高興地說,此次會議吹響了繁榮兒童文學的集結號,必將有力推動兒童文學的繁榮發展,開啟一個全新的兒童文學時代。

  回應時代變化,描繪中國式童年面對飛速發展變化的當下生活,面對多元化的中國式童年,兒童文學作家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回應時代變化,深入少兒生活,講好中國故事。

  生活才是文學創作的靈感源泉。作家只有真正地深入孩子們的生活,才有可能創作出真誠的打動孩子們的作品,才能使作品既有獨特性又不至于陷入表面和膚淺的危險,從而有效地避免概念化、模式化和虛假化。張錦貽說,作家要寫出好作品,最關鍵要做到這一點,“作家必須要深入生活,真正地理解兒童,體驗他們的心理狀態。”牧鈴認為兒童文學要提高質量,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我從14歲上山下鄉,一直生活在農村。我主要寫大自然,寫農村兒童的成長,創作題材 從來沒有枯竭過。”

  面對中國式童年的多元和復雜,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要能夠穿越一般言說和簡單概念的遮蔽,真正抵達中國兒童生活的真相。對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而 言,寫作的資源不在遠方,就在自己的腳下,應該忠實于中國經驗,把焦點對準中國的孩子和孩子們沸騰的生活,而不要一味模仿借鑒國外的作品。徐德霞說,當下一些兒童文學作家“洋化”嚴重,他們的作品模仿西方奇幻、想象類作品,對中國兒童的現實生活關注不夠。對于作家來說,兒童文學是民族精神塑造者,不能一味跟風、模仿外國流行的兒童文學作品。冰波認為,實際上西方很多暢銷的作品存在概念化傾向,應該注意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的各自不同的兒童文學風格,而 不能一味模仿。

  兒童文學要能真正回應時代的變化,回應兒童提出和面臨的種種問題。汪玥含以青春文學創作為例,認為作家應該適當拋棄輕飄、無根以及沒有對人生和青春進行過深刻、痛苦等真實體驗和思考的題材,應當更多地沉靜下來,關注當下孩子們在青春期所遇到的重大問題、重大主題,甚至無法逾越的一切困境,讓他們 在遇到這些巨大問題時在書中可以尋求啟迪,對他們的成長給予真正的幫助。

  對于一些兒童文學作家創作不接地氣、文本蒼白、生命力不強的原因,徐魯認為是作家的價值觀出了問題,比如自我矮化,在游戲精神的影響下漸趨娛樂 化等。“兒童文學的成功,不能只看暢銷,而是要在書里讓人看到崇高情懷、藝術之美,歸根到底還是要扎根于我國兒童的現實生活進行表達。”

  兒童文學作家要真正走進孩子們的世界中去,掌握孩子的語言,了解孩子的思維,熟悉孩子的生活,這都是兒童文學作家的基本功。蕭萍提出,兒童文學作家需要捍衛原創力,用藝術行動體現文化創新。作家要不斷沖破自己的書齋,從狹小單一的舞臺走向更廣闊的“玩的空間”、兒童創意的大空間,努力創作出真正接地氣的作品。作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踏踏實實扎根生活,誠誠懇懇接地氣地創作,為成長中的孩子們提供有營養的精神食糧,激發他們內心的想象力和正能量, 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藝術使命。只有這樣,“中國夢”才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文化創新也才有可依附的土壤。

  堅守精神高地,打造兒童文學精品

  應該看到的是,兒童文學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當下的兒童文學市場,在市場不斷做大、童書出版極大豐富的同時,也彌漫著一股浮躁的風氣。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需要摒棄浮躁的心態,真正慢下來,守護純文學的陣地,用優質的童書搭建起少年兒童的精神家園。兒童文學作家要堅持 一種朝向經典的寫作,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努力從高原邁向高峰。

  梅子涵一直在提倡“慢寫作”、“慢出版”的概念,“對作家來說,每天要有自己的閱讀生活,而且要讀比自己好的東西。要反省、反觀,每天照照鏡 子。因為要認識自己的記憶、認識自己的生活,這是很難的事情,不慢下來,根本做不到。” 陳暉說,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家,可以慢下來、少寫,懷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這樣才能寫出精品,寫出個人的代表作、時代的代表作。

  “要正確認識兒童文學的思想性、深刻性同孩子理解力之間的矛盾。” 劉東認為,不能簡單地因為孩子理解力不足而降低自己寫作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寫出真正優秀的作品,只要孩子能記住你的作品,他們最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領悟。陸梅說,當下羅列生活的作品太多了,不能打動人。兒童文學寫作也要有難度,有思想,有想象力。文學中的現實不同于表層生活,因此如何對接和尋找文學中 的現實變得非常重要。

  商業化時代的產業化出版對兒童文學是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堅持兒童文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堅持兒童文學的責任意識和 社會擔當,是每個兒童文學工作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兒童文學作家應該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庸俗、低俗現象。

  董宏猷說,“兒童文學”作為一個純粹的文學概念,它首先是“文學”,是“人類精神的火炬”,是靈魂生活的母體。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兒童文學

  的概念是被壓制的,市場排在第一位,審美、藝術的標準排到第二位,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孩子喜歡”,因此導致片面追求發行量。這樣的做法不利于青年作家的成長,一個作家如果天天去看風向標,就很難有自己的定力和追求。好的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把自己真正的特點、追求與孩子們的生活結合在一個點上,這樣才能形成自 己的個性。

  實際上,打造兒童文學精品,需要從作家到批評家再到出版社,多方努力,共同實現。很多出版人提出,少兒出版應當堅守精神高地,擔當責任,努力打造體現人民心聲和時代風貌的精品力作,要加大對盜版、偽書、跟風出版等現象的打擊力度,凈化少兒出版環境。從作家到出版社都要自律,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 放在首位,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和圖書的內容質量、藝術質量、編校質量和社會效益。

  王泳波說,無論是少兒的創作還是出版,都要在社會效益、精神層面、價值觀層面有更多的引領性。出版社應強調兒童文學的社會效應,不能讓兒童文學成為逐利的工具。要從國家層面、行業層面,最大程度地保護原創性。無論出版社還是作家,都要對自身有約束。

  加強兒童文學評論,堅持說真話、講道理

  文學評論是文學創作的鏡子和良藥,兒童文學創作的繁榮,離不開兒童文學評論的健康發展。

  談到兒童文學評論的重要性,韓進說,在兒童閱讀者與成年人生產者之外,特別需要獨立的批評家肩負起家長、老師、鑒賞家的責任,對以創作與出版為中心的兒童文學現象給予及時的評價批評,把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推薦給市場與兒童,讓兒童在“有趣”“有益”的閱讀中,接受文學的滋養,打下精神的底色,養成健全的人格,塑造美好的人生。周晴說,兒童文學創作需要一種批評的眼光介入。如果能夠做到“批評前移”,也就是在作品正式推出之前,就能有評論的、理論 的聲音介入,為作者的寫作提供建議和參考,將會彌補很多創作缺陷,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兒童文學評論要堅持說真話,講道理,貼近生活,緊跟時代,努力追蹤和研究當前的兒童文學創作態勢,研究兒童文學創作的成就和不足,推動兒童文學創作和理論建設的健康發展。

  李利芳發言的題目是“兒童文學批評的中國問題意識”。她的思考基于改變兒童文學批評薄弱的現狀,呼應學界的“失語”憂慮與“重建”呼聲,同時也基于兒童文學批評價值體系的建構需求。“我們的兒童文學批評需要建立起自身的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中國的,它生長于歷史的與現在的中國,它的問題視域

  是中國的童年,中國兒童的精神健康,關乎中國的未來發展。”崔昕平認為兒童文學評論需要建立具有主體性的批評話語體系,要強調以“中國話語”在評論中進行 闡釋,不斷加強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不能僅僅滿足于時效性的短期效果,而要追求一種長期效應。

  文藝評論應該增強針對性,對于當下火熱的文學現場真正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徐妍認為,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批評,需要在文學場域中重新辨析它的含義,通過對童趣與偽童趣、兒童文學與偽兒童文學的辨析,以審美本質論的批評內核,發現并推動原創優秀的兒童文學。

  在當下環境中,文學評論家應該加強自律,抵制低俗,保持文藝評論的底線和良知,堅持公信力,弘揚正能量,營造良好的批評氛圍,形成健康的批評風氣。方衛平說,“一個時代文學批評的任務,是由這個時代人的真正需要決定的,兒童文學也是如此”,“當大量兒童讀物開始過多地受到感官欲望的支配甚至走向 不同程度的庸俗化時,兒童文學批評要做的就是倡導兒童文學的高級文化精神,抵抗兒童文學的庸俗化”。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