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無須對中國股市過分悲觀

2015-07-28
来源:香港商报

   「黑色星期一」內地股災再現。市場憂慮當局加速退市,且最新工業利潤數字表現不佳,昨日上證綜指劇跌8.48%,創8年來最大跌幅,逾1800隻股票跌停板。港股亦應聲下跌776點,市場籠罩一片悲觀氣氛。其實,整體經濟狀況才是股市的根本決定因素。以中國仍堪稱優於全球的經濟數據,加上經濟轉型不斷推進,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股災應是種種短期因素下的表現,也是股市規範化改革時出現的暫時亂相。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應有理由保持信心,無須過分悲觀和恐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指人民幣若加入特別提款權(SDR)需加快金改,引發當局要加速退市的傳言;加上美聯儲保持年內加息預期,外圍股市普跌,再度引發本次A股劇跌。實則加快退市之說純屬子虛烏有。退市需要在金融秩序恢復穩定后,制訂周詳方案及路徑,逐步有序退出,以盡量減少對市場的沖擊。短期內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退市傳言只是空方借勢炒作,引發散戶恐慌性拋售。個多星期以來,滬綜指由最低3373點重上4000點以上大關,漲幅達20%,已累積相當的獲利套現能量。而由基本經濟面分析,還因中國經濟正處橫向整理轉型期,仍存去槓桿、去產能和去庫存的需求,加上銀行不良資產、地方政府和國企累積負債等問題持續,造成股市存下行空間,亦可理解。
 
  然而種種不利因素,只是中國經濟轉型及股市規範化改革中出現的短期現象。決定股市長遠走勢的主因,是經濟整體狀況。中國經濟雖處橫盤整理期,然今年上半年GDP總量增速7%的速度領先全球,好於市場預期。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5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2964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46965億元,增長8.4%,顯示服務業增速可喜,整體經濟結構按預期持續優化。尤其是國民就業、收入和消費力穩步增長,顯現經濟回暖跡象。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0.5%,優於整體經濟表現。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谷中,中國的獨特經濟體制顯現優勢。隨著各項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空間。而且政府大幅減政放權,令自由市場機制逐漸成型規範,市場潛力及自我調節能力逐步放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金融市場日漸規範化透明化,為實體經濟融資供血的功能逐步加強。中國經濟領先全球的態勢繼續維持,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和健康發展,則股市回暖只是時間問題。
 
  股災也暴露出A股深層積弊,應引起高度重視,并推出針對性改革措施,亡羊補牢。如抓緊修補和完善對槓桿產品的監管,加強市場資訊透明度,強力打擊內幕交易和聯手惡意炒作等,於法治基石上,形成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市場秩序良好的常態機制。若能汲取教訓,全面反思,則股災亦可起到推動金融市場改革深入的正面效應。
 
  香港商報評論員 殷翔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