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7月29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張樂 韋慧)連日來,一則控訴醫院不作為的帖子在網站論壇、微博、微信朋友圈瘋轉。一位母親發文稱,自己兩歲7個月的兒子因輕度肺炎住院治療,病情卻越治越重,并于入院四天后不幸離世。這位母親控訴醫院“不作為、不搶救”,而院方表示患兒死因尚未明確,建議通過醫學鑒定明確責任,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住院卻成永別 母親誓言為兒討回公道
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唐女士家住杭州,她在帖子中回憶稱,自己的兒子哆哆因為輕度肺炎引起發熱不退,于7月22日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收治入院。但在住院的4天時間里,孩子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
25日晚,哆哆先后出現了發高燒、全身抽搐、翻白眼,最終出現了瞳孔反應遲鈍、四肢沒有知覺等情況。唐女士被告知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腸炎,甚至不排除敗血癥或川崎病。雖然哆哆經ICU搶救,但仍不幸離世。但由于醫生一直答復唐女士“放心!會好的!”,所以她堅信:“既然到了浙江最權威的兒科醫院,醫生肯定能治好我的兒子!”
唐女士質疑,既然孩子被診斷有這么多炎癥,也做了這么多檢查,為何仍然無法最終確診病情,更沒有采取其他更加有效的對癥措施,而僅僅是在住院4天內不斷地只給孩子吃美林和泰諾林。在孩子意識一直沒有清醒的情況下,醫務人員卻給出了情況在慢慢好轉,生命體征正常的判斷。
除了指責醫生診斷不力外,唐女士還貼出圖片等證據,列舉了醫院一線醫生多次錯誤判斷病情進展,即便是家屬苦苦哀求,二線醫生仍遲遲不到;醫院管理混亂導致ICU病房無法及時打開,醫生無法在第一時間進入病房搶救等行為。唐女士表示,一定要通過維權行為讓醫院和涉事醫生受到法律制裁。
死因尚未明確 院方建議醫學鑒定明確責任
針對唐女士的指責,27日,院方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情況說明,介紹了診治經過和后續處理意見。院方表示,患兒22日因“咳嗽10余天,加重伴間斷發熱1周”入院,入院診斷為急性支氣管肺炎、敗血癥。院方在入院后予積極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最后診斷為敗血癥(膿毒癥)、急性支氣管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腸炎。
院方稱,在25日患兒病情變化的當天,醫院一直給予積極處理。院方稱二線值班醫生曾于25日20點30分親臨病區指導治療,并隨后兩次電話指導治療,26日凌晨4點25分左右再次到病區指導治療。
對于患兒的死亡原因,醫院方面稱,根據目前情況考慮急性支氣管肺炎、膿毒癥急性進展并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導致最終死亡結果。但是鑒于患兒年幼,病情發展迅速,目前死因尚未完全明確。
在聲明的最后,醫院建議,為更好地處理好本次事件并明確患兒死因,建議進行尸體解剖明確診斷,并進行醫學鑒定明確責任。如鑒定確認院方存在過失,將承擔相關責任。
選邊站隊不可取 專家呼吁科學理性求真相
截至7月28日,唐女士的網帖轉發已超過200萬次,針對醫患雙方的各自陳述,網民們也分成了觀點截然不同的兩派。不少人對唐女士的遭遇深表同情,認為醫院面對患者家屬的再三催促,仍然不予以重視,以至于耽誤孩子病情,存在過失。
一名網友認為,當患者的病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時,當值醫生應該及時通知更有經驗的醫生,以免貽誤病情、錯過寶貴的救治時機。對于嚴重的瀆職行為,更是應該嚴懲不貸。
而一些醫學界人士和部分網民則認為,診斷是否正確、救治是否科學、診治過程中是否存在“不作為”甚至瀆職行為,不能單純靠病人或醫生的單方陳述,需要專業的人士做出判斷。
一位有醫學背景的網友認為,發燒有多種可能,自己就經歷過十幾天發燒查不出原因的情況,醫學尚有局限性,不能過于苛求,更不能認為進了醫院就萬無一失。
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醫生舉例說,肺炎是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約2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國家衛計委對5歲以下兒童的死因監測數據顯示,我國一年約有6。2萬名兒童死于肺炎,是5歲以下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有專家表示,在事實真相沒有浮出水面之前,隔空爭論沒有意義。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既需要醫生秉承著大醫精誠、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也需要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應有的科學精神和理性態度。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表示:“衛計委對患兒的不幸去世和患兒家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深表同情,并已在第一時間要求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就診治過程開展調查,并盡快和患者家屬進行接觸溝通,充分聽取家屬意見。”
馬偉杭表示,醫療糾紛事關當事雙方,從切實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省衛計委建議醫患雙方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協商解決方案。對于存在的存在分歧,可通過雙方都認可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開展醫療鑒定,或通過司法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