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伍敏報道:當內地企業家赴港買殼成風的同時,近來越來越多細價殼股股價大起大落,引起監管部門關注。獲騰訊(700)及恒大地產(3333)入主的馬斯葛(136)日前復牌后股價曾飆升最多1.5倍,據悉,證監會正跟進事件,已向各大券商索取馬斯葛6月初停牌前約兩個月的交易紀錄。
港股向為內地企業的融資平臺,同時亦為大戶興風作浪的溫床。年初至今,細價股成為內地名企業收購對象,借殼上市個案頻頻出現。其中,阿里系的阿里影業(1060)及阿里健康(241)年初炒作母公司注資概念,股價與港股大時代同步,於短短兩個月間,股價被炒高2倍及3倍。
另一殼股馬斯葛的股價今年初徘徊在0.15元水平以下,但自4月13日起開始出現異動,直至6月8日期間,股價升幅高達1.4倍。據媒體報道,證監會已對此作出跟進,向券商索取馬斯葛6月初停牌前約兩個月的交易紀錄
牵連:阿里騰訊與恒大
事實上,港交所(388)曾經在審閱上市公司重大收購交易時收緊反收購規則要求,令借殼上市難度大增。不過,年初至今赴港買殼熱潮再度掀起,其中創業板殼價更被炒高至逾3億元。市場的熾熱帶動一眾殼股未見資產注入,只要入股股東名氣「鹻響」便往往在消息披露前,股價便已被炒上天。除馬斯葛外,美克國際(953)亦涉及騰訊入股,股價兩個月內升4倍,曾高見1.2元。
凱基證券研究部主管鄺民彬表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賣殼交易趨勢較為明顯,主要是受到有名氣人士入股所帶動。一些引起監管機構關注的公司,不排除涉及一些內幕交易、披露性問題及資訊處理的公平性等。最令人關注的是消息人士提前入貨,利用消息炒作,難免對一般投資者造成不公平的損害。
鄺民彬亦指出,上市公司涉及賣殼亦是根據股東本身的意願合理進行,或由公司前景為前提考慮,未必所有公司均有問題,因為股價停牌前后的大起大落部分亦是由於市場的跟風炒作引致,當炒風效應的減退時股價升幅亦難以持久,因而投資者需做足功課,避免淪為大戶「點心」。
法例:內幕交易有清晰定義
上半年本港市況活躍,港股日均成交最高逾2000億元,帶動融資活動活躍,但鄺民彬指出隨著下半年市況轉變,市場資金歸於平淡,相信買殼活動會有所減少。加上證監已加入調查,亦給予市場一定警惕性。
上市規則對反收購行動早有明確條文,當上市公司進行非常重大收購,又或者進行一連串資產收購,導致公司控制權出現變動;又或者公司在股權易手后24個月內,進行非常重大收購,則會被視為反收購行動,并將被視為新上市處理。較早前有關由阿里巴巴等注入在線藥房交易平臺業務,該收購事項構成公司的反收購,阿里健康被視為新上市申請人,阿里健康已向聯交所提交新上市申請。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第270條有關「內幕交易」的定義,包括有「正意圖或曾意圖提出收購該法團的要約的人(不論是否聯同別人提出),在知道該項收購意圖的消息或已打消該意圖的消息是關於該法團的內幕消息的情況下,為該項收購以外的目的,進行該法團(或該法團的有連繫法團)的上市證券或其衍生工具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