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國際金融報:大可不必對中國經濟悲觀

2015-08-11
来源:國際金融報
1439256940318715.jpg

  幾天前,彭博社發表觀點說,新興市場正在迎接“失去的十年”。當年被華爾街熱捧的金磚四國,現在大部分看起來更像個大輸家。新興市場正面臨繁榮與蕭條的曆史,投資者今天面臨的可能是失去回報的十年,未來四到五年的回報更加微薄。

  這篇寫給投資者的文章為了說明“未來幾年將是荒年”,舉例說巴西和俄羅斯正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崩潰而面臨陷入衰退的風險,中國仍然在與經濟放緩和股市急挫作鬥爭。不僅過去很少有新興市場國家的回報能夠趕上發達國家,而且還面臨著不少新的麻煩。

  新興市場已開啟“失去的十年”?這樣判斷很顯然是片面的,最起碼其推演是不全面的。當前的經濟困難是不是會持續到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當前的困難是新興市場的個案還是全球經濟的整體困難,更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

  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不少麻煩,也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但由此得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失去十年的結論,卻明顯是不客觀的。

  在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取得了7%的同比增長,對應的經濟總量接近2014年新加坡全年的經濟總量。2014年中國經濟的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7.4%的經濟增長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介紹,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達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

  這才是更接近真實的描述。盡管這樣的經濟增速,是在極度困難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取得的,仍在全球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遠遠超過很多發達國家。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經曆一次曆史性的轉型再平衡,從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同時積極因素也正在積累發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短期失速可能性較小。

  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並沒有隨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中國自身轉型升級而消失,相反是更明確和更顯性化了。經過這幾年的產業轉型與升級,中國制造的基礎與配套能力更強;中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遠未結束,地區發展的潛力很大;新一屆政府在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力度更大,資源配置方面的障礙更少;新科技和新技術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空間;盡管受到經濟危機和未及調整的體制機制所抑制,中國人的創富和創新沖動仍很強;並且,經濟體量和產業規模,也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更多回旋與騰挪空間。

  當我們審視中國經濟時,要清楚地認識到,7%只是中國經濟的數字化顯現,而上述這些因素才是中國經濟的底氣。我們不能諱言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內外部的壓力給中國經濟制造了很大困難,甚至不少人擔憂中國經濟是否銳氣不再,這是我們面臨的經濟現實,調整、改革、突圍,都是我們應該有的選項。但我們大可不必就此對中國經濟灰心失望,對未來前景悲觀,更不能就此無所作為,從而給複蘇制造更多障礙。正確的態度、堅定的信心、堅實的步伐,才能更好迎接中國經濟的未來。

  再回到新興經濟體乃至世界經濟,相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國情,同時也都在尋求各自的解決之道。不悲觀肯作為,是各國都應秉持的態度。世界應該認識到,目前的經濟增長正處於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還在繼續下降。世界經濟正在低穀運行,尤其需要各國一起減少隔閡、消除歧見、包容合作、抱團取暖。環球同此涼熱,人為制造貿易壁壘,惡意唱衰都不是應該有的態度和選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